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时代在变,回家的心不变
年味愈发浓厚了。《中国青年报》刊发了一篇题为《春运列车载着两个时代:你坐了高铁,有人连卧铺都没见过》的文章,从列车乘务员视角揭示时代变迁,读来令人唏嘘不已。
春节期间,回家是每个人不假思索的选择。吃年夜饭、陪家中老人、走访许久不见的亲戚朋友,是中华民族亘古流传下来的传统,对于每个漂泊在外的游子而言,他们并不需要任何理由。时代在变化,人们对于文化、血缘和土地等问题的思考愈发深入。有的学者甚至提出“春节不必执意回去”的观点,在他们看来,不顾一切地融入千军万马般的归家大潮,既折腾自己,也浪费公共资源。这些观点在学理上或许能够获得支持,可在现实中,人们未必会作为回家与否的参考。对于一年工作终有所获的人,他们对回家充满期待,且不提衣锦还乡的荣耀,终于可以用赚到的钱改善父母、妻儿生活,还有什么比这更温暖心肠的呢?然而对于另外一些人来说,一年在外奔波,他们同样付出努力,可由于诸多原因,梦想破灭了,斗志受到挫折,他们还未回家便开始顾忌各种难堪和自卑。
上面提及的那篇文章举了这么一个例子:在拥挤的回乡火车上,一名农民工笑着对周围刚结识的朋友说:“今年包工头给钱了,可以过个好年了。”回家之路可能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满载丰收的喜悦,对于另一些人可能更意味着心酸。可饶是如此,为什么他们依然无怨无悔地奔赴在回乡的路上呢?因为有亲人在、有牵挂在、有思念在。在亲情面前,男人可以放下尊严,痛快哭泣;女人可以放下矜持,尽情地纾解烦恼;老人也不必摆出世故的模样,大可自陈焦虑与不安。命运的顺遂与否,与外界的所谓大势无关,对一个家庭而言,命运就是你和我,没有比两个长久不见的爱人相见更幸福的了,也没有比重逢、相见从此不再可能更为残酷的了。有人说,春运让中国人的生活仿佛钟摆一般,准点回家。其实,一列列火车载着的无非是一颗颗时不我待、生怕留下遗憾的心灵。
近日有这么一则新闻,说由于父母催婚、逼婚严重,许多年轻人都租男女朋友回家过年,似乎对于年轻人而言,回家是件不胜烦扰的差事。对春节年味一年比一年淡、缺乏仪式感和吸引力的抱怨也不是一天两天了,种种迹象似乎表明春节已失去吸引力,甚至失去存在的合理性。但只要观诸现实,不难发现这些担忧实无必要,一年离别释放出来的张力足够填满短暂的假期,无论存在多少抱怨、唠叨,没有比看到亲人那一刻的心安释然更舒坦的了;即使仪式感再强、活动再丰富,也比不上大家团聚一起,天南海北地聊过去、谈未来。从普通火车到四通八达的高铁,时代确实发生了变化;从绿皮车中喧闹、嘈杂的氛围到高铁上的静谧,也着实反映了人生精神面貌的变化,可人们怀揣的那一颗思乡的心从未变过。
希望奔波在路上的游子都能顺利回家,放下心理负担,和家人、朋友分享一年的酸甜苦辣,让自己紧张的心好好放松,过一个舒心快乐的新年。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回家 时代 春节


河北南宫发现明成化年间七彩圣旨
探访韩国“世越”号沉船
韩国前总统李明博首次出庭受审否认检方指控
联合国秘书长呼吁各国根除腐败
伊拉克和中国油企签署油田开发合同
意大利总统任命朱塞佩·孔特为新政府总理
空军“红剑-2018”演习致力提升体系制胜能力
马德里上演斗牛表演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