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深切悼念红学大师冯其庸先生:大哉红楼梦 再论一千年
2017年1月22日(农历腊月二十五)中午12点18分,当代著名国学大师、红学大师冯其庸先生去世,这一天离他的生日只差四天。这几天我们都沉浸在冯老去世的悲痛之中。冯其庸先生是我极为崇敬的师长,是我多年的老领导,也是我走进红学领域的领路人。1979年冯先生把我从文化部机关调到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那个时候我还是一个懵懵懂懂的无知小子。几十年来,正是在冯老的教育、培养下,逐渐成长为一个研究《红楼梦》的学者。回想几十年里追随冯老左右的时光和经历,不禁思绪万千。
冯其庸先生
冯其庸先生部分著作
“文革”中,冯其庸先生手抄的庚辰本《石头记》
这几天冯老去世引起媒体的关注,不少媒体采访我,都要问两个问题:一是冯老对红学有哪些贡献;二是你跟冯老有什么要说一说的事情。这两个问题确实都值得说一说。说到冯老对红学的贡献,我认为冯其庸先生是当代最具代表性、最具影响力的红学大家,是新时期红学发展的主要推动者,是新时期红学第一人,他对新时期红学发展作出的贡献,无人能比。或许有人要问,你这样评价冯老,根据什么呢?特别是你说冯老是新时期红学第一人,这是否合适?我在这里再一次明确地说,冯其庸先生是新时期红学第一人,这是实事求是的评价,是公正的评价,冯老当之无愧。
冯老对红学的贡献太多了,我以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他个人丰富的红学著述。冯老可谓是著述等身,前些年青岛出版社把冯老几十年的全部学术成果整理出版,名为《瓜饭楼丛稿》,计33卷,达1700多万字,真是令人惊叹。其中有关曹雪芹和《红楼梦》研究的著作就有:《论庚辰本》、《〈石头记〉脂本研究》、《曹雪芹家世新考》、《曹雪芹家世·红楼梦文物图录》、《瓜饭楼重校评批〈红楼梦〉》、《瓜饭楼手批庚辰本〈石头记〉》《瓜饭楼手批己卯本〈石头记〉》《瓜饭楼手批甲戌本〈石头记〉》、《梦边集》、《漱石集》、《解梦集》等等,其中《瓜饭楼重校评批〈红楼梦〉》,冯老花费5年时间完成,融合了他对曹雪芹家世、《红楼迷》早期抄本、《红楼梦》思想艺术研究以及人物研究的全部成果,还吸收了红学评点派的精华和其他的红学家研究成果,用冯老自己的话说,这部《瓜饭楼重校评批〈红楼梦〉》“可以说是我全部红学研究的总汇,也是我自己的40年研红心血所聚。”冯其庸先生在曹雪芹家世研究、《红楼梦》版本研究、《红楼梦》思想艺术研究等方面多有建树,他的许多著作文章都是新时期红学发展标志性的成果。
冯其庸先生与《红楼梦》结缘,首先是从研究曹雪芹家世与《红楼梦》版本入手的。四十多年来,冯其庸先生在曹雪芹家世的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一)他的重要学术著作《曹雪芹家世新考》以大量史料雄辩地论证了《五庆堂重修辽东曹氏宗谱》的可靠性,进一步确立了曹雪芹祖籍辽阳说;(二)他与著名清史专家李华先生发现了康熙二十三年未刊稿本《江宁府志》中的《曹玺传》和康熙六十年刊《上元县志》中的《曹玺传》,为曹雪芹家世研究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史料,解决了曹雪芹家世研究中许多重要问题;(三)在《清太宗实录》中发现曹雪芹高祖曹振彦原为正白旗旗主多尔衮属下旗鼓牛录章京,据此人们得以确切知道曹雪芹上世的旗籍、军职等情况;(四)他在河北省涞水县发现了五庆堂曹氏茔地,进一步证实了五庆堂曹谱的可靠性;(五)他通过对康熙甘氏家谱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五庆堂曹谱中三房与四房同出一源的关系,有力地论证了曹雪芹祖籍确为辽阳而不是丰润;(六)他通过对现存辽宁省辽阳市博物馆中有曹雪芹高祖记载的三块石碑的研究,为曹雪芹祖籍在辽阳找到了重要的文物证据。冯其庸先生在曹雪芹家世史料上一系列重要发现和研究成果,有力地推动了有关曹雪芹及其家世的研究。冯其庸先生是曹雪芹祖籍辽阳说的主要代表,他的观点已被绝大多数红学研究者所接受。
冯其庸先生在《红楼梦》早期抄本的研究上所取得的成果也是十分引人注目的。早在1975年3月,他与著名红学家吴恩裕先生合作研究新发现的三回又两个半回的《红楼梦》抄本,发现这就是己卯本的散佚部分,并从此抄本(包括未散佚部分)中避“祥”字、“晓”字的讳,因而考证出此抄本原是清怡亲王允祥、弘晓家的原抄本,而怡亲王又与曹雪芹家有着重要的联系,所以它的底本有可能直接来自曹家,这一惊人的发现对《红楼梦》早期抄本的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1977年7月,冯其庸先生完成了《论庚辰本》一书,这是最早的一本系统研究己卯本与庚辰本关系的学术专著。在书中他论证了现存庚辰本不是由四个本子拼凑而成的,而是据己卯本过录的,是仅次于作者手稿的一个抄本,具有无可估量的价值,从而确立了庚辰本特殊珍贵的地位。冯其庸先生还先后研究了甲戌本、甲辰本、列宁格勒藏抄本、程甲本等等,他第一次提出了甲戌本不避“玄”字讳的问题,肯定了甲辰本在早期抄本中具有特殊重要意义,他还论证了列藏本的底本确系脂本,他高度评价了程甲本的历史功绩。这一系列研究成果,都在红学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
冯其庸先生十分注重对曹雪芹创作思想和《红楼梦》思想艺术的研究,先后发表了《千古文章未尽才》、《曹雪芹的世界观和他的创作》、《曹雪芹与红楼梦》、《红楼梦的时代及其他》、《关于当前红楼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等重要论文,出版了《论红楼梦思想》等学术专著,对曹雪芹的思想和《红楼梦》的思想艺术作了全面深入的分析研究。他指出,曹雪芹是一位超前的思想家,他的批判是属于他自己的时代,他的理想却是属于未来的时代。冯先生高度评价了《红楼梦》的思想艺术成就,他认为《红楼梦》是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性质的经济因素的新的民主思想,《红楼梦》在思想上起到了启蒙的作用。冯先生对《红楼梦》思想倾向的定性,在新时期红学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冯先生还十分重视《红楼梦》的当代传播,他明确提出,应该把读没读过《红楼梦》作为衡量人们文化素养的标志之一。
(二)冯其庸先生不仅以其丰富的著述确定了他在红学史上的地位,更在于他是新时期红学发展的主要推动者。新红学奠基者之一、红学大师俞平伯先生一生有两大心愿,一是希望能办一个研究《红楼梦》的专刊,一是整理一个脂本。前一个愿望俞老没有实现,后一个愿望俞老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在王佩璋的协助下,搞出了一个《〈红楼梦〉八十回校本》,但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当时有几个珍贵的早期抄本还没有被发现),这个本子并不很完善,而且还只限于学术领域供专家学者研究之用,并没有普及社会。俞老这两个愿望,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都由冯其庸先生带领一批专家学者实现了,这就是《红楼梦学刊》创建和《红楼梦》新校注本的出版。
1975年,冯其庸先生参加了《红楼梦》校注小组,在以后的7年时间里,冯其庸先生一直主持着这项工作,他和校注组的同志们历经种种坎坷,克服种种困难,于1982年将《红楼梦》新校注本交付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是红学史上第一次以庚辰本为底本的校注排印本,从此广大读者有了一部更接近曹雪芹原著并详加校注的《红楼梦》读本,受到学术界高度评价,至今这部新校注本发行量已达500万套,成为当今最具影响的《红楼梦》通行本。后来冯老还与李希凡先生共同主编了《红楼梦大辞典》,这也是红学史上第一部关于《红楼梦》及其研究的辞典,这些奠基性的学术工程,对红学发展产生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三)冯其庸先生不仅在个人的学术研究和主持奠基性大型学术工程上成就突出,他还是中国红楼梦学会、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和红楼梦学刊的创立者。1979年,冯其庸先生与一些红学研究者创办了大型学术专刊《红楼梦学刊》,冯其庸与王朝闻先生任主编,后又与李希凡先生共同担任主编,冯其庸先生为学刊的生存与发展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红楼梦学刊》创刊至今已有38个年头,发表红学文章字数千万字,在培养红学队伍,团结红学研究者,繁荣红学事业诸方面,起到了纽带和推动作用。1980年8月,冯其庸先生与其他红学前辈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红楼梦学会,他任副会长兼秘书长,冯先生实际上是建立中国红楼梦学会的主要推动者和组织者,1985年在贵阳全国红楼梦学术研讨会上冯先生当选为会长。在冯其庸先生的领导下,中国红楼梦学会参与组织了数十次全国性的红楼梦学术研讨会和三次国际红楼梦学术研讨会,对红学的普及和红学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冯其庸先生还曾两次赴美讲学,参加在美国威斯康辛大学举办的国际红楼梦学术研讨会,率团赴新加坡举办红楼梦文化艺术展,带领专家组赴前苏联鉴定列宁格勒藏本《红楼梦》,他为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为把《红楼梦》和红学推向世界做了大量的工作。可以说,新时期红学发展几乎所有重大的活动都与冯其庸先生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红学事业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冯其庸的名字已与《红楼梦》、与新时期红学紧紧地联在一起。
人人都知道冯其庸先生是蜚声中外的大红学家,或许是因为他在红学方面的成就太突出了,以致掩盖了他在许多方面的造诣。殊不知,冯其庸先生更是一位知识渊博、兴趣广泛的学者,是一位才思敏捷的诗人,是一位堪称一流的书画家。他除多部红学著作外,还出版有戏曲论文集《春草集))、古典文学论文集《逝川集》、散文序跋集《秋风集》,以及《蒋鹿谭年谱、水云楼诗词辑校》、《吴梅村年谱》、《朱屺瞻年谱》,大型摄影集《瀚海劫尘》等等。今天像冯老这样国学根底深厚、知识渊博、虚怀若谷、视野远大、多才多艺的学者真是太少了。国学大师钱仲联先生在《题冯其庸教授书画摄影展》一诗云:“红学专门众所宗,画书摄影更能工。何人一手超三绝,四海堂堂独此公。”
冯其庸先生治学的最大特点是刻苦和严谨。他强调做学问要肯下苦功夫,肯吃苦,要实事求是,他十分强调多读书,同时又十分重视实际考察。他常常说中国的学问是无穷无尽的,有如大海,有如高山,个人的学识再渊博,也是沧海一粟,因此任何时候都没有理由自满。他是这样地告诫年轻人,也是这样地要求自己,他80多岁的时候还是晚睡早起,常常是凌晨三四点钟起床作文读书。说到冯老的严谨和刻苦,人们自然想到他对玄奘取经回归古道的确认,这无疑是对我国古代文化史研究的重大贡献。说到玄奘,人们就会想到一个词———百折不挠,玄奘百折不挠的取经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标志性的符号。冯老正是以玄奘百折不挠的精神,10次去新疆考察,83岁高龄时还穿越罗布泊,深入楼兰遗址。冯老不懈的追求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虚怀若谷的大师风范,同他的著述一样,是留给我们的巨大精神财富。
近40年来,我一直追随冯老左右,受益匪浅。他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第一任所长,我是第二任所长。他是中国红楼梦学会第二任会长,我是第三任会长,可以说我是冯老一手提携起来的。1993年他选我担任红楼梦研究所副所长,当时我刚刚过40岁,自己深感资历能力和学问都不够格,挑不起这份担子。冯老说,怎么干不了,只要真正努力,就能干得了。他还语重心长地说,选你当副所长,是为了红楼梦研究所的发展,是为了红学事业的发展,不仅仅是你个人的事。我深深地感受到冯老对我们这些年轻人的期待和希望。
作为新时期红学界的领头人,冯老绝不光想着自己的名利,而是时时想着红学大事业。比如为了办好红楼梦学刊,冯老不知花费了多少心血。办学刊最大的困难是经费,全靠冯老一己之力到处化缘支撑着。在最困难的时候,我不知如何是好,冯老安慰我说,没有关系,我就是买了我的字画也要支持学刊办下去。他甚至提出找几位书画名家的朋友一起为红楼梦学刊拍卖字画筹集办刊经费。冯老这种为事业为红学发展的无私奉献精神,让我们年轻人十分感动。当然,我们没有让老先生去卖自己的字画筹集经费,但冯老是我们强大的依靠和精神支柱,没有冯老的支撑,学刊在当时的情况下是办不下去。需要说的是红楼梦学刊多少年都是靠自己筹集经费和发行收入支撑着,并不像有些人说的那样拿了多少国家经费,多少年来红楼梦学刊没拿国家一分钱。直到前两年红楼梦学刊才得到国家社科基金的有力支持。
冯其庸先生具有着开阔的学术视野和远大的目标,他不仅仅是一个学者,更是一个领路人,因此他非常重视红学界的团结,着眼于大局,而不斤斤计较个人的“恩恩怨怨”。2012年5月31日凌晨,著名红学大师周汝昌先生去世,因为周汝昌先生和冯其庸先生都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而我当时正担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同时又是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周汝昌先生去世这样的大事,自然不能置身度外。周老去世的当天冯老就给我打电话,他说:“对一位老人的去世,一定要表示深切的哀悼,更何况周汝昌先生一辈子研究《红楼梦》,写了那么多的书,为红学作出那么大的贡献,我们更要对周先生的去世表达出我们的悼念。”他特别嘱咐我,《红楼梦学刊》一定要发讣告,要写好。大家都知道冯老与周老一些学术观点不一样,特别是在曹雪芹祖籍的问题上,一个坚持丰润说,一个坚持辽阳说,冯老的电话表现出的大家风范和宽阔胸怀令我非常感动。我曾在很多场合表达了这样的看法,我说把全部生命和心血都献给红学事业的人,在当今红学界周老算一个,冯老算一个,别人还都不能与这两位老人相比。现在两位红学大师都已仙逝,我们后辈应对两位大师表达由衷的敬重和深切的悼念,我们要继承他们留给我们的丰富遗产,而不是无事生非,这是为了红学,也是为了我们的良心。
冯老一生为《红楼梦》、为红学而奔波而著述,马瑞芳教授在她的文章中说,冯先生是新时期红学研究的“定海神针”,的确如此,冯老对新时期红学发展做出的贡献将永载史册。
“大哉红楼梦,再论一千年。”这是冯老的诗句,也是他的期望,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作者系红楼梦学会会长、著名古典文学研究专家)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红学大师 冯其庸 张庆善 红楼梦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召明 王霞
王霞 辜胜阻
辜胜阻 聂震宁
聂震宁 钱学明
钱学明 孟青录
孟青录 郭晋云
郭晋云 许进
许进 李健
李健 覺醒法師
覺醒法師 吕凤鼎
吕凤鼎 贺铿
贺铿 金曼
金曼 黄维义
黄维义 关牧村
关牧村 陈华
陈华 陈景秋
陈景秋 秦百兰
秦百兰 张自立
张自立 郭松海
郭松海 李兰
李兰 房兴耀
房兴耀 池慧
池慧 柳斌杰
柳斌杰 曹义孙
曹义孙 毛新宇
毛新宇 詹国枢
詹国枢 朱永新
朱永新 张晓梅
张晓梅 焦加良
焦加良 张连起
张连起 龙墨
龙墨 王名
王名 何水法
何水法 李延生
李延生 巩汉林
巩汉林 李胜素
李胜素 施杰
施杰 王亚非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姚爱兴 贾宝兰
贾宝兰 谢卫
谢卫 汤素兰
汤素兰 黄信阳
黄信阳 张其成
张其成 潘鲁生
潘鲁生 冯丹藜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袁熙坤 毛新宇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宗立成
宗立成 梁凤仪
梁凤仪 施 杰
施 杰 张晓梅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