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锐·评论锐·评论
沪市步入与新经济共舞时代
久弥新,老树新枝。中国社会经济的深刻变迁,已悄然投射到资本市场,沪市公司群体的结构性变化可谓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之缩影。站在新春之际回望,上交所主板已然跨入与新经济共舞时代。
截至2017年初,沪市主板市场上市公司家数已超过1200家,形成了由经典蓝筹、新兴蓝筹和潜力蓝筹共同组成的多层级蓝筹股市场体系。其中,战略新兴公司的占比已接近30%。若以2014年3月“发行上市地选择不再同股本挂钩”的政策推出为分水岭,上交所上市门槛降低、服务重心下移,弹指三年,沪市公司的规模结构、产业结构已悄然发生变化:中小规模企业在此扎根萌芽,多个新行业实现“零的突破”,生物、高端装备制造公司等新产业公司群体初具规模。沪市公司已不再是只有“大国企、大蓝筹”的沪市,上海主板市场正以“新经济、新主板”为题,书写着资本市场助力新经济、与实体“共振”的新篇章。
新兴产业“羽翼渐丰”
新春伊始,鸡年首批新股陆续挂牌,德创环保、数据港、镇海股份相继登陆沪市,上交所主板市场迎来一批“新鲜血液”,延续了2016年新股上市的火热势头。数据显示,2016年沪市合计“迎新”103家公司,这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沪市按年统计的新增公司数量首次破百。
事实上,随着近年来上交所市场服务能力的提升,在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的另一面,新兴产业公司和中小企业正小步快跑赶赴沪市“报到”,改变着沪市公司的整体面貌。截至2017年初,沪市主板市场上市公司家数已超过1200家,形成了由经典蓝筹、新兴蓝筹和潜力蓝筹共同组成的多层级蓝筹股市场体系。
这种变化主要得益于政策的改变。“2014年3月前,企业申请在上交所主板上市,公开发行股数需要达到5000万股以上,但之后政策发生改变,上市地选择不再与股本规模挂钩,只要满足最近3年净利润为正且累计超过3000万元、发行后总股本不少于5000万元等法定条件的企业均可以申请在上海主板上市。这赋予了企业更多自主权,上海主板市场迎来了更好的发展机遇。”上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
以2014年为分水岭,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新技术、新产业公司逐年加速流入沪市,上海市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机蓬勃。
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6年,对应登陆沪市的战略新兴产业公司逐年递增,为19家、28家和34家,分别占当年沪市IPO公司数量的44%、31%和33%,IPO融资额合计711亿元。多个行业实现了“零的突破”。2016年9月1日,安图生物上市,为沪市首家体外诊断产业公司;同年10月26日,电魂网络上市,填补了沪市互联网游戏公司IPO的空白。
产业链“羽翼渐丰”。目前,生物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已经具备一定规模。2016年,X射线造影剂原料药龙头司太立、医疗检验集约化营销服务企业塞力斯、医用高分子耗材生产商康德莱相继加入沪市生物医药公司大军,截至目前,整个沪市生物产业市值达1.4万亿元。近两年,沪市主板不断为“中国制造”输送“精品”:包装设备方案提供商永创智能、自动化装备制造商信捷电气排队敲锣,“中字头”的大家伙们和“细分龙头”的小代表所组建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市值达1万亿元。
2013年底,沪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仅200家,占上市公司总数的21%,市值总额2.2万亿元,占上海市场的15%。但截至2016年12月31日,沪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已达318家,占上市公司总数的27%,比三年前提升6个百分点,其市值总额5.3万亿元,占上海市场的19%。
战略新兴产业给沪市注入新的活力。以整体看,2013年以来数据显示,沪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过去三年收入和净利润复合增速分别为14%和13%,同期沪市所有上市公司收入和净利润复合增速分别为4.6%和6%。若以2016年新上市的103家公司为例,其中34家公司属于战略新兴产业。这34家公司上市前三年收入和净利润复合增速分别为13%和25%,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水平为26%。
拥有了资本市场的助力,新兴产业表现出强劲的势头。数字创意产业收入和净利润三年复合增速分别达50%和49%;生物产业收入和净利润三年复合增速分别达21%和24%。同时,高技术服务业和生物产业的盈利水平保持在较高水平,其三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分别达14%和12%。
沪市用了三年的时间改写了市场对其只有“大而全”公司的固有印象,如今已步入与新经济共舞时代。
主板磁性“与日俱增”
事实上,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了“主板市盈率低”的认识误区,扎根上海这座国际金融中心的沪市对新兴产业和中小企业的吸引力与日俱增,不断充实壮大着沪市新蓝筹群体。
“以往企业在认识总是存在误区,认为在沪市主板上市市盈率低,但近年来,这种观念已经逐步被打破。”上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上交所服务重心下沉,也让诸多企业“动心”。在采访中,多家公司讲述了选择沪市主板上市的原因,其中被频繁提及的一个词就是服务。“上交所的影响力,以及到位的服务和监管,都给公司提供了一个极好的规范发展、不断壮大的资本平台。”电魂网络相关人士表示。而信捷电气亦坦言,上交所发行上市的工作人员多次带队来公司调研,其服务给予了公司很大帮助。
观念的改变、服务的跟进,让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与资本市场的“对接点”选择在了沪市。2013年底,沪市中小规模企业(总股本低于2亿股的上市公司,以下同)仅有58家,占上市公司总数的6%,市值总额约1400亿元,仅占上海市场的1%。但2014至2016年间,分别有17家、44家和35家中小规模企业在上交所上市,占当年沪市IPO公司数量的40%、49%和34%。
截至2016年12月31日,沪市共有101家中小规模企业,占上市公司总数的9%,比三年前提升了3个百分点,市值总额5500亿元,为三年前的3.9倍。
最新的IPO审核名单已经折射出了这种改变。例如,申请在上交所上市的净利润规模最小的企业,其2015年净利润仅有1000余万元,如果上市成功,将成为沪市新股业绩最“迷你”的;计划“投怀”沪市的虎扑体育,将丰富沪市互联网细分行业;主攻数字阅读的掌阅科技也将目标设定于沪市。
让企业愿意“生根”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则是上交所自身的诸多优势。上交所特有的地缘优势,使得上交所市场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结构转型的重要助推器,“聚集效应”为企业提供了最具活力的舞台。其次,上交所多层级蓝筹股市场发展快,影响力广,不仅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境内和境外(QFII)机构投资者,更是汇聚众多代表国民经济发展方向的优质企业。信捷电气董事长直言,选择沪市的一个原因,就在于上海是国际金融中心,上交所独具的地缘优势。
“近年来,上交所的均衡发展优势和国际化优势明显。”上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国际化方面,随着沪港通、中欧国际交易所的顺利推出,以及自贸区平台、沪伦通等项目的陆续启动,上交所已经成为境内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先导者,对全球资本市场的影响力也日益凸显。随着上交所国际影响力的日益增强,上交所将为企业提供更多与国际资本市场对接的机会,使企业获得更高的国际知名度。
“沪市在国际方面影响力比较强。虽然公司股本比起沪市大部分上市公司来说比较小,但是我们希望公司能变成未来的沪市蓝筹股之一。”兆易创新相关人士这样解释选择沪市的原因。
芳林新叶催陈叶。越来越多代表新经济、新技术的企业在沪市的助力下插上资本之翼,上海主板市场不知不觉中已焕发新意和活力,以新的姿态开启资本市场助力实体经济的新征程。(记者 赵一蕙)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沪市 企业 股市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