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
十八洞苗寨逐梦“最美乡村”
【编者按】
扶贫开发工作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
当前,湖南扶贫开发站上了新的历史起点,虽然已探索出一条体现中国特色、具有湖南特点的扶贫开发路子,但脱贫任务依然繁重、发展基础依然薄弱、公共服务依然滞后、贫困群体增收压力依然较大,扶贫开发仍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任务。
7月20日,中共湖南省委十届十三次全体(扩大)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实施精准扶贫加快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决议》,向全省发出集中精力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号召。日前,湖南省政协研究室组织调研组,前往湘西州花垣县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调研。
来到花垣县排碧乡十八洞村,首先映入调研组成员眼帘的,是一栋新建不久的白墙青瓦楼房,大门两边挂着“排碧乡十八洞村级活动中心”、“ 十八洞村苗绣特产农民专业合作社”、“游客接待服务中心”等牌子,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走进村寨里,新修的青石板路旁是新扎的竹篱笆墙,新添的青片瓦檐下穿着苗服的老人怡然自得……这座挂在山脊上的寨子,就是一年半前习近平总书记曾考察过的贫瘠山寨。
“精准扶贫”从这里起源
“穿越祖国千山万水,来到湘西十八洞村,走遍村寨道道田野,留下精准扶贫的深情。”这是爱好诗歌创作的湘西州政协主席龙德忠在习总书记调研十八洞村后,有感而发写的。
2013年11月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十八洞村考察调研,带着问寒问暖的深情,与村干部、村民促膝座谈。
“当时进村还是狭窄颠簸的泥泞山路。”2014年1月进驻十八洞村的扶贫工作队成员谭卫国介绍,十八洞村穷得实实在在,被习总书记亲切称作“大姐”的石爬专家里,木屋四壁黝黑,一盏节能灯是唯一的“电器”,一年电费不到5元钱。
“村里的房子基本上都是用泥巴和竹篾、木板糊起来的墙壁,一到冬天,寒冷无比。”村民施全友回忆起一年前的家境:43岁还未娶亲,和重庆姑娘孔铭英相识了几年,却因山寨太穷太偏,总不敢提结婚的事。
而习总书记首次作出“精准扶贫”指示的地方——低保户施成富家门前的坪地,也是泥巴满地,凹凸不平,还堆着两三堆牛粪。
十八洞村位于武陵山腹地,因村内有18个天然溶洞而得名,是一个纯苗族村寨。全村989人,人均耕地0.83亩,2013年人均纯收入仅1668元,为当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8.75%,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
近一个小时的考察,习总书记从水、路、电到教育、医疗一一询问。在随后的座谈中,习近平明确提出扶贫工作“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要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三件事要做实:一是发展生产要实事求是,二是要有基本公共保障, 三是下一代要接受教育。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想方设法,把现实问题一件件解决,探索可复制的经验。”
从这一刻起,“精准扶贫”从大山飞出,传遍中国。
这个深藏大山的苗寨,也随着习总书记的到访考察而受到外界关注。十八洞的村民们备受鼓舞,扶贫攻坚的脚步大大加快了。
精准扶贫扶出大变化
“春风春雨万物生,精准扶贫暖人心,十八洞的山村变了样,我们朝着中国梦一起去追寻。”龙德忠的诗歌写出了村民的心情,也是十八洞村这一年半来发生大变化的真实写照。
花垣县委书记罗明介绍,为了落实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县里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一年多来,在精准扶贫方面进行了很多探索,并在十八洞村办点示范。而且全县所有乡镇都设立了扶贫开发办公室,分别配备扶贫专干1至2名,3000名干部组建成162个工作组,进驻到162个特困村。
谭卫国所在的扶贫工作队,就是其中一支,工作期为3年。他们一进驻十八洞村,就按照精准识别贫困对象的要求,实施“一户一干部,一户一目标,一户一措施,一户一档案”,并以城乡同建同治为抓手,全力实施房屋改造、改厨、改灶、改浴、改圈等“五改”工程。“房屋改造做到修旧如旧,展现民族特色,尽显苗寨风情。”谭卫国说。
走进“大姐”石爬专家,堂屋原来凹凸不平的泥巴地,现在变成了水泥地;原先土砖搭建的灶台,变成了白瓷砖灶;新添的液晶彩电挂在墙上,水冲式厕所取代了简陋的茅坑。
“村里正进行自来水工程整改,不久后清澈甘甜的山泉水将直接流进村民家中。”谭卫国介绍,实实在在的脱贫让村民们对总书记的到来充满感激之情。
对于生活的变化,施全友一家感受更深,他说“享受到了精准扶贫最多红利”:由政府统一出资,自己只需出劳力,新修了房屋;在今年初举办了一场山寨里有史以来最盛大的苗寨婚礼,把孔铭英娶进了门。
施全友还是全村“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村里开设了第一家“农家乐”。他74岁的母亲龙德成与总书记面对面交流过,成了村里的“明星”,前来观光的游客常常找她合影留念。
现在,全村已有3家“农家乐”,50人左右的住宿餐饮接待量不成问题。具有苗族特色、山村特点、以农家乐为主要形式的观光休闲游在十八洞村逐渐起步。
去年5月,十八洞村苗绣特产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孔铭英与村里及附近村寨92名妇女一起,参加了合作社。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与多家经营研发苗绣产品的企业签订了订单,公司提供绣品,负责收购,合作社农户负责加工。
现在,孔铭英除了帮助丈夫经营农家乐,会苗绣的她,晚上总会在灯光下飞针走线。“一个月下来,能增加1500元左右的收入。”孔铭英告诉湘声报记者,“以前做梦都没想到这些。”
“和农民打交道,你得实打实,带着感情、带着技术、带着效益帮助他们,带出一批能人来。”县政协委员、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驻村扶贫队队长龙秀林介绍,2014年,十八洞村人均纯收入达2518元,增加850元,增长50%。
向“最美乡村”迈进
龙德忠在多次调研十八洞精准扶贫工作后,一气呵成写下《十八洞的月光》,经谱曲串唱后,现已成为十八洞村的村歌。“正在进行实景拍摄,录制成MV后,将唱到北京,甚至唱遍全中国。”龙德忠说,他希望通过这首歌吸引更多的人来十八洞、来湘西旅游。
“初步规划把乡村旅游发展成为十八洞村的一大支柱产业,把十八洞村建设成中国最美乡村是我们的终极目标。”当地干部表示,把十八洞村开发成旅游点,还需要大投入。但最终还得靠市场,目前正在做品牌策划,并着手注册“十八洞”商标。
正如省政协研究室副主任江涌的建议,十八洞村作为“精准扶贫”的发源地,可深入挖掘“十八洞”品牌的文化内涵,定制专门的营销创意,把海内外的投资人、策划师、经济学者都吸引进大山。“让更多的智慧金点子来帮助十八洞村脱贫致富,向‘中国最美乡村’迈进。”
十八洞村的“最美乡村梦”,同样牵动着政协人的心。
去年7月,湘西州政协机关干部在十八洞村开展党员活动,重走习近平总书记在该村的考察线路,与村里党员代表深入座谈,共商脱贫致富之策。州政协还多次组织政协委员、职能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赴十八洞村及全州其他苗寨开展实地调研,全面摸清了湘西州苗族生态文化乡村旅游资源现状。
事实上,十八洞村发展乡村旅游具有先天优势:村里的18个溶洞,洞洞相连,形态各异;青山绿水环绕的苗寨,风情古朴,果蔬飘香,高山峡谷遥相呼应,美妙空灵的山歌声不时回荡在幽谷。
州委、州政府及相关部门认真采纳《关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建议》等政协提案和建议,召开了全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工作会议,确定将“加快土家族苗族两条生态文化乡村游精品线开发建设和40个重点民族特色村寨保护整治”作为全州旅游重点工作,全面启动湘西州生态文化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十八洞村位列其中。
现在每天来十八洞村“重走习总书记考察之路”,进行乡村体验旅游的游客近200人。
罗明介绍,十八洞村制定了“跳出十八洞、建设十八洞”的扶贫思路,把产业建设作为深入推进扶贫开发的核心举措。
由于土地资源贫乏,十八洞村采取了“村外承包”模式,由十八洞村全体村民共同参股和合作社合作,成立果业公司,进行猕猴桃产业开发。果业公司在十八洞村境内流转30亩土地,建设精品猕猴桃产业示范基地,在花垣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内,流转970亩土地,建设十八洞村猕猴桃产业辐射基地。
按照专家提供的时间表,基地进入3年挂果、5年盛果期后,每位村民一年可增收5000元。
2014年,湘西州各级政协委员针对“发展特色农业、推进土地流转、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扶持农产品龙头企业发展”等提出的建议,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这对十八洞村建设千亩猕猴桃园、发展特色农业起到了推动作用。
村寨的大变化表明,十八洞村的精准扶贫模式已取得初步成果,这一模式正在花垣县积极推广。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扶贫 总书记 苗寨 精准


2017,那些人,那些事
莫斯科发生枪击事件
安哥拉首枚卫星由俄罗斯发射升空
以色列民众用乐高积木砌高塔 欲打破世界纪录
马耳他遭强风袭击 飞机都被吹跑
空降兵某旅组织千余新兵首次夜间跳伞
中国军队2017:打造实战化训练“升级版”
“雪龙”号搭载南极科考队抵达中山站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