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最政协 最政协
政协委员谈打造最优环境:武汉有北上广深没有的东西
“武汉是一座宜业、宜居、宜留的城市,我们要着力打造最优硬环境和软环境,让武汉成为最受投资者欢迎的城市,让企业家们都愿意把总部、研发机构搬到武汉来,到武汉安家!”10日,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陈一新向企业家作出诚恳承诺。

政协委员进行分组讨论
世界500强企业、中国500强企业、高科技创新企业,它们为什么会选择武汉?武汉招商引资环境上还有哪些短板?如何改善软硬件环境使武汉成为最受投资者欢迎的城市……即日起,本报带着这些问题走进武汉市“两会”现场,听听代表委员们、企业家们、政府领导干部们怎么说。
引进高精尖人才
是需突破的瓶颈
市政协委员、腾讯科技(武汉)有限公司总经理吴雪莱
作为国内互联网龙头企业,腾讯中部地区分公司选址武汉,看中了武汉的人才和地理位置的优势。在昨天下午的政协分组讨论会上,市政协委员、腾讯科技(武汉)有限公司总经理吴雪莱说,腾讯一向注重留住人才,未来引进和培养高精尖技术人才也是腾讯的工作重心之一。
吴雪莱是武汉人,2004年从华中科技大学电信专业毕业后去广州发展,2011年进入腾讯公司工作,在总部工作学习半年后被派回武汉工作。公司在汉发展进入第六个年头,他感触颇深,“在招商引资方面,武汉的整体政策环境不错,省、市、区三级政府对腾讯支持力度都很大。江夏区的‘创谷’以腾讯为中心,在打造周边基础配套设施、生态环境方面都做得不错。位于江夏区的腾讯移动互联网研发大楼正在进行内部装修,预计今年年内能搬入使用。”
“项目没了可以再谈,钱这次没赚到可以下次再赚,但人才流失了对公司就是巨大损失。”吴雪莱说,腾讯武汉分公司未来的研发有意朝人工智能方面发展,“我们希望能够吸引这方面的顶尖人才来武汉发展,除了企业自身的吸引力以外,还需要城市本身更具有吸引力。”
吴雪莱认为,目前各地都在加大招商引资,吸引优秀企业的大环境下,各地的政策优势没那么明显了。而武汉正在朝着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发展,政府需要为企业做好服务,营造好的政策环境,让企业更好地发展,同时企业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才能够留住人才,更吸引尖端人才回流。
让文化碰撞转化为
招商引资“加分项”
市政协委员、武汉力龙数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吴余龙
巧妙让出10%的利润,竟让国外投资者感叹“武汉人真大方”,在良好印象的铺垫下,国外大企业来到武汉投资。昨天的政协小组讨论会上,市政协委员、武汉力龙数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吴余龙建议,在国际化招商的文化碰撞中,要多包容,更要寻求双方的平衡点。
2016年上半年,他通过行业内的朋友,打听到澳大利亚悉尼的一家互联网大企业有来中国投资的意向,便立即前往悉尼洽谈合作。几番商谈、考察下来,对方看准了武汉上千万人口的巨大市场和良好的城市发展前景,双方在利润分成上,也谈好了“五五开”,但在临近签合同时,吴余龙突然主动提出让利,形成“四六开”。
对方企业很吃惊,刚开始还心有疑虑,通过不断合作后,对吴余龙形成了深厚的信任。对方说,平时在他们国内做生意,很少有这种“突发”的情况。
“中国人传统的智慧,讲究‘有舍才有得’,这就是中国文化在做生意中的体现。”吴余龙说,对方企业对他心怀感激,双方合作非常愉快,他并和对方企业负责人成为很好的朋友。
吴余龙说,武汉要实现“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必须要实现招商引资的“国际化”,尤其是一些高精尖的新兴行业,在国际化招商引资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文化冲突,比如,在中国东道主请吃饭很正常,但在国外就不一定,可能依然要AA制,这时,要谅解并包容当地的文化,寻求双方的平衡点,这些做好了,反而会为招商引资加分。
抓住产业排头兵引资可四两拨千斤
市政协委员、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戴颖
“公司落户武汉多年来,省市区各级政府一直注重契约精神,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支持和服务。”武汉市政协委员、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戴颖在昨天的政协分组讨论会上说,武汉应该进一步加大人才政策力度,对招商引资做到重点突出。
2008年,天马微电子在武汉投资46亿元建设第4.5代a-Si(非晶硅)生产线。2014年,天马与武汉东湖高新区签约,在现有显示面板生产线基础上,再投资120亿元建设目前全球最先进的第6代LTPS AMOLED(低温多晶硅有机发光)生产线。该项目当时选择来汉时,戴颖也参与了公司和地方政府的洽谈,“其实当时相关方面也有过一些不同的声音,但公司最终选择武汉,因为省市区政府在诸如项目建设等方面提供的支持和服务工作也做得不错。”
戴颖认为:“与部分重点城市相比,武汉的人才政策还不够,想要吸引并留住人才必须有全方位的复合性政策,增强城市和企业的综合吸引力。”
戴颖还建议,武汉在招商引资方面突出重点、抓住产业的排头兵,“资源是有限的,政府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明确重点发展什么产业,重点引进什么企业,重点突出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记者钟磬如
不到3个月就创造了湖北之最
市政协委员、武汉思瑞法机器人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熊震
“科技创新是我创业的原动力。”市政协委员、武汉思瑞法机器人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熊震说,自己是土生土长的武汉人,但创业之前他在北京工作,就因为看准了武汉的优势资源,他选择了回家创业。
“武汉有北上广深没有的东西。”熊震表示,他非常看重武汉的人才资源好,生活成本、工业成本不高,以及其中西部的战略地位。2014年公司成立后,不到3个月,就拿到了世界500强企业的核心设备订单,创造了湖北之最。他们生产的机器人80%是中国首推,填补了国内工业制造领域的多项空白。
“不仅是我在武汉投资创业有所得,我的很多朋友也如此。”熊震说,十几年前,他在武汉参加同学聚会,见同学中有不少是从事保险、金融工作的,当时他劝不少同学在武汉投资创业发展,后来留下的同学有一年给武汉的税收贡献了2个亿,同时,这些同学的企业在武汉也得到了很好的回报。
对未来,熊震还有很多的期许。“武汉要在观念上有更多的自主创新。”熊震希望,武汉能像深圳那样给企业更多自由平等的空间,让企业能在公平竞争中生存;在简政放权方面更解放思想;不要只是光谷在创新,更多的远城区也要行动,让整体创新形成武汉的发展模式。
武汉的宜居环境有助于留住人才
市政协委员、九州通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裁谷春光
“9年前,我从上海来武汉,看中了这里的地理优势和人才优势,如今武汉的生态环境、交通环境改善了不少,为公司留住人才、引进人才提供了条件。”武汉市政协委员、九州通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裁谷春光也提到了在吸引优秀企业落户武汉时,首先应该注重留住人才。
他说,武汉投资环境总体不错,有地理位置的优势和人才优势,对物流、高科技企业来说是有吸引力的。“最近三五年,武汉的城市交通发展迅速,更加宜居,加之有房价优势,我们企业有更多人才愿意定居武汉了。”在高端人才引进方面,谷春光说,自己前不久邀请清华一位同学来汉发展,“我当时带他看了东湖、墨水湖等地,武汉的宜居环境很吸引他。”说起招商引资的不足之处,谷春光建议武汉加大人才政策,“有数据显示,吸引‘千人计划’落户最多的地方还是沿海和北上广深地区,武汉应该加大人才政策,吸引和留住更多人才在汉发展。”
可通过吸引员工来吸引企业
市政协委员、武汉奋进电力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击水
“武汉是‘出产’大学生的地方。要想办法留住人才。”市政协委员、武汉奋进电力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击水建议,可以通过吸引企业员工的方式来吸引企业来汉投资。
徐击水表示,前段时间他和百度公司交流时了解到,百度之所以选择在武汉做分公司,其中一个因素就是武汉的房价适中,百度考虑到它的员工可以在这个城市安家,这样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同时,他了解到有些大学生会选择到成都工作,因为每个月都有千元的补贴,希望武汉也能通过一些吸引人才的“福利”来吸引企业入驻。
编辑:薛鑫
关键词:政协委员 最优环境 武汉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