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争鸣 争鸣
几岁上学要有研究考评体系做后盾
2月22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17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就读小学一年级儿童的截止出生年月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统筹确定。也就是说,8月31日有可能不再是小学入学铁定的截止日期了。(2月26日中国新闻网)
根据2015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凡是满6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推迟到7周岁入学。因此说,各省的自主统筹确定并没有多少悬念,从根本上来说,小学入学年龄要尊重孩子的成长性。
但是这并不能完全说服一些固执的家长。“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不科学观念在不少家长头脑中已经根深蒂固。入学年龄希望提前背后,其实是掺杂着不少不良的教育理念和急功近利的心态的。
那么拿什么来完全说服一些固执的家长呢?
这就需要让引导家长用世界的眼光来看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尽快建立多元系统化考评体系,加强儿童入学时间提前或推后带来影响的的大数据研究。
日本孩子一年级开学是在八岁的4月,韩国的小孩8岁入学,年龄到了会发通知书给你的。在多数欧美国家,多数家长推崇的不是早上学,而是恰恰相反,因为家长们希望给孩子足够的“学龄前时间”来变得成熟。因此,多数欧洲国家规定义务教育始于6岁,其中有至少6个国家更是将正式入学年龄推迟到了7岁。
在欧美日等国家,即便是有部分家长觉得自己孩子可以早些上学,也要经过政府部门有关的“身体发育与智力发展”等方面的测试。比如在日本就有这样的测试,叫“儿童入学十项”,主要是测试孩子是否可以上学。在我国台湾地区,儿童何时入学合适,也有一个专门的测评部门,测评小组由儿童医生、心理医生、幼教专家、小教专家和社会人士代表共同组成,利用心理测量量表等手段,对儿童是否适合入学进行甄别判断。家长可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请,测评后,该小组会向家长提供一份鉴定意见,家长可持意见书到对口小学申请入学、或推迟入学、随班就读。
一些国家除了建立多元系统化考评体系外,还通过大数据研究,告诉民众早上学或晚上学带来的利弊。比如,一份《入学年龄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就显示,早一年入学的学生进入两年制大学的可能性更高,而迟一年入学的学生则更可能选择进入四年制大学学习。此外,研究结果存在性别异质性,女性学生在迟一年入学的情况下学习积极性更高,学业表现更好。这样的研究成果向民众公布,可以让民众自己加以选择,而不是笼统的给出一个规定就完事。
这样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也就是说,从尊重孩子的成长性入手,给家长更多选择权,同时让家长知道怎样选择。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入学 家长 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