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蛟龙”号首次完整剖面调查西北印度洋新生火山脊
新华社北京3月13日电(记者 刘诗平)“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当地时间3月9日在西北印度洋开展了中国大洋38航次第5次下潜,对新生火山脊进行了从山底到山顶的完整剖面调查,为科学家今后在相似洋脊开展工作提供了观察样本。
国家海洋局发布的信息称,第5次下潜在大糦热液区沿测线开展调查,最大潜深3537米,海底作业5小时50分钟。此次下潜进行了测深侧扫微地形测量,对洋中脊的新生火山脊进行了从山底到山顶的完整剖面调查与采样,对地热探针和蜡状岩芯取样器进行了测试与作业。
同时,本次利用携带的“新武器”——岩屑取样器,在大糦热液区斩获了数枚火山玻璃(为岩浆遇海水快速冷凝的产物)样品。
下潜科学家、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余星说,此次下潜调查了大糦热液区中一座新生火山脊的完整剖面,“从山脚到山顶爬升150米,翻越了整座山脊”。
此次下潜共获取岩石样品、短柱状沉积物插管3管,它们是揭示西北印度洋脊岩浆过程和洋脊演化历史方面的重要资料。虽然没有发现硫化物区和热液喷口,但详细的测线调查为科学家今后在相似洋脊开展工作提供了一个观察样本。
“如果把黑烟囱比作树木,那供它生长的土壤就是洋脊。”本航段首席科学家韩喜球说,要想明白“树木”如何生长,就需要了解“土壤”的成分和结构。此次采集的岩石样品中,包括了热液蚀变玄武岩及玄武岩火山玻璃,有助于研究洋脊的火山活动和岩浆作用,揭示其演化历史和海底热液硫化物成矿间的关系。
大糦热液区由中国大洋33航次于2015年发现,其名得自《诗经·商颂·玄鸟》中的“龙旂十乘,大糦是承”,意指非常丰富的食物。大糦热液区热液活动较频繁,为盲虾、螃蟹等提供了充足的营养。(完)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蛟龙”号 剖面调查 西北印度洋新生火山脊


河北南宫发现明成化年间七彩圣旨
探访韩国“世越”号沉船
韩国前总统李明博首次出庭受审否认检方指控
联合国秘书长呼吁各国根除腐败
伊拉克和中国油企签署油田开发合同
意大利总统任命朱塞佩·孔特为新政府总理
空军“红剑-2018”演习致力提升体系制胜能力
马德里上演斗牛表演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