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秀·风采秀·风采

赵平:“百分之四”的力量

2017年03月14日 08:52 | 作者:李木元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花白的头发,墨一般的两道弯眉,如此强烈的反差,加上魁梧的身材,让人一眼就能在人群中辨出这就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原院长赵平。

122816573_21n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原院长赵平 网络图片

赵平既是治疗肿瘤的大咖,也是一名出色的医院管理者。他为数以万计的患者看过病,因“德医双馨”在业内具有良好的口碑。据记者所知,他在担任院长时获得过国内几乎所有关于院长的荣誉。

北师大附中的校友如此评价:在北师大附中所有毕业生中,赵平的成就至少可以排到前五。

赵平没有否认这样的评价,笑着对记者说:“自己的这点成就,48%来自国内老师的培养,48%来自国外老师的影响,而另外4%来自父母的影响。”

赵平没有解释为何将自己成功因素占比精确到个位,只是说国内国外老师对他的成长影响非常大,基本上一半一半。

“父母的影响只占4%吗?”记者问。

“你觉着少是吧,可你知道这4%意味着什么?”赵平反问。

赵平生在北京一个教育之家。父亲在北京辅仁大学学的是教育,后来参与创办了北京红旗业余大学;母亲是小学教员。正是因为父母都从事教育,所以最注重的就是人才培养,他们并不指望孩子能够当什么大官,而是要做一个有道德、对社会有用的人。

“怎么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有道德是基础。”赵平回忆了父母影响她一生的两件小事儿。

1976年唐山大地震,北京受到波及,不能在家里住了,很多人准备修房子,家里没木头,就向单位借。地震过去了,房子没事儿,有些人就拿这些木头打了家具。赵平的父亲不是这样,他强迫赵平把这些木头送回去。赵平拉了一个三轮车把木头送到父亲单位,单位的人说:“谁都没送回来,你也别送了,拉回去自己用吧!”赵平拉回来了,可父亲固执地说:“不是咱们家的东西,不能要,你就给他搁到库房里,他爱怎么处理怎么处理。”赵平又把木头拉回去了,来回两趟累得他够呛。

廉者不受嗟来之食。赵平的母亲也是这样教育孩子。赵平上北师大附中时,他家住在法源寺,离学校有八九站。他和姐姐一般都是步行上下学,偶尔坐公交车。那时候坐公交也很挤,有时候挤得买不了票。结果有一次没买票就下来了。回家以后一说,妈妈的脸就变了,让赵平和姐姐赶紧回去,等下一趟车把票补上。当时多少钱一张票呢?4分、7分、9分。

其实开始的时候,赵平也不太理解,“几根木头、一张几分钱的车票,多大点事儿啊!”可母亲总是给他讲一个相反的故事——有一个小孩,小的时候老到别人家拿东西,因为小,人家就没管他,他父母也不觉着这是什么错,等到上学以后就学会偷东西,长大后就成了大盗了,杀人了。在枪毙他的时候,他说:“我要再见我妈一面。”妈妈来了,他说:“我还想最后一次吃您的奶。”母亲答应了。结果他一口把妈妈的奶头咬掉了,然后懊悔不已地对妈妈讲:“您如果真爱我的话,从小就应该告诉我,哪些是不应该做的,我也不至于到了今天这个地步!”

“人这一辈子会面临各种诱惑,比如我在当院长的时候,有各种好处,可是我抵御住了。根本原因就是父母让我有这样的信念———不是你的东西不要拿。”赵平表情严肃而平淡。

公废于贪,行成于廉。记者的思维在古代和现代之中飞快地穿梭,寻找着那些拜倒在“贪欲”下的“名人”,再次回味赵平小时候的两件小事儿,大抵明白了4%对他一生的意义。(记者 李木元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赵平 全国政协委员 治疗肿瘤 大咖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