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即使校园贷缩水也难掩隐患重重
在监管重压下,校园贷业务平台数量急速下降。截至2月底,全国有74家互联网金融平台开展校园贷业务,比2015年少34家,且其中53家开始涉足白领等市场。(3月14日《北京晨报》)
校园贷平台缩水,似乎意味着大学生身陷网贷漩涡的概率要小一些了,但笔者回想此前各家媒体的相关报道,仍觉得一口气不能就此放松。因为那些报道所暴露出的问题,比如一些大学生财商低、不懂法以及三观不正等问题,显然不是严管网贷平台所能解决的。
针对南京6所高校的调查结果显示,64.2%的大学生对银行借款利率不了解,清华大学发布的一项报告显示,62.2%的大学生搞不清风险与收益的关系,足见金融知识匮乏现象有多么普遍;受访南京大学生中有24.8%认为“裸贷”行为正当合理,今年初吉林破获的一起特大“校园贷”诈骗案中,150多名涉案学生轻信“贷款不用还”……诸多案例中,不懂法、三观歪的大学生数量之多,实在令人惊讶。
应该说,校园贷本不是一个坏东西,管得好、用得好了,它是能为大学生助学、创业、理财等方面提供帮助的。从与人互助互利的“捕蝇草”变成张牙舞爪的“食人花”,只是因为有了纵容它变异的“土壤”。这“土壤”中,不仅有互联网金融市场的混乱、借贷平台监管的乏力,不仅有高校掌握学生情况时的眼花耳聋和作为不力,更有对“食人花”几无抵抗力的大学生们。
网贷平台的缺陷能通过法治手段解决,高校管理亦可查漏补缺,大学生的“免疫力”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就算网贷平台规范了,高校管理到位了,大学生也不能一辈子呆在校园里,总有一天要走上社会面对形形色色的新诱惑,如果连恶性校园贷的那些粗浅招数都破解不了,以后可咋整?
金融知识匮乏、法制观念淡薄、价值观念偏差,究其根源,这个“锅”不该全由高校来背,但作为大学生身份转向社会人的缓冲区,这些问题的后果开始在高校集中显现。高校如果能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在这方面多留意,多下功夫进行引导,应是能够起到一些防范作用的;但说真的,具备一定的金融和法律常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些本不该是进入大学之后才要补课的内容。尤其是,不少青少年早在大学以前就有了财商等教育欠缺的表现,比如盲目攀比、冲动消费等等。我们身边似乎曾有一种天真的看法,以为一些知识和能力的缺乏,能在长大后或步入职场后自然补足,比如恋爱,比如生活自理,比如理财。好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和教师,注意到了提早进行财商、价值观等教育的重要性。但从校园贷乱象来看,情况还不太乐观。
或许,接下来的一段日子里,我们将不再频繁听到大学生被网贷搞得焦头烂额的新闻,但也不能说明触发当初那些问题的隐患已不存在。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没有网贷也会有别的什么贷,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总有一个坑要把人绊住。而放眼高校之外,难道社会人、职场人这方面的能力就比大学生强多少吗?反正,当我看到53家平台开始把目光投向白领群体的时候,不由得出了一点冷汗。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校园 大学生 平台 高校


河北南宫发现明成化年间七彩圣旨
探访韩国“世越”号沉船
韩国前总统李明博首次出庭受审否认检方指控
联合国秘书长呼吁各国根除腐败
伊拉克和中国油企签署油田开发合同
意大利总统任命朱塞佩·孔特为新政府总理
空军“红剑-2018”演习致力提升体系制胜能力
马德里上演斗牛表演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