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医讯同期声医讯同期声
智能老人产品的尴尬现状

现如今, 智能老人产品经常作为社区助老服务的一项被提供给老人。而在实际生活中,即使是那些免费配发的产品,在老人群体中的接受程度也相当有限。因为在一些老人看来,这些产品非但没有方便他们的生活,反而给他们带来了麻烦……
尴尬
设计不合理
一键救护帮不上忙
老伴十几年前去世,儿女又不在身边,今年69岁的谭阿姨目前处于独居状态。2012年,谭阿姨所在的社区免费为她配备了一键急救呼叫装置,可就是这样一个应急用的装置,在真正发生情况时却并没起到任何作用。
2013年的一天,谭阿姨和邻居正在家里包粽子。当时天气炎热,干活久了也累,谭阿姨又患有高血压的毛病,各种原因猛得一激,谭阿姨竟然一下瘫在了床上。
尽管家里装了急救呼叫按钮,但邻居在慌乱之下的第一反应还是拿起电话打120。如果事发时是谭阿姨一人在家,由于呼叫按钮是安装在电话旁边的,谭阿姨出事时离电话又有一段距离,她自然也撑不到去按这个按钮。
这次送医还算及时,谭阿姨只在医院住了几天就回家了。在此之后,谭阿姨也更加注意自己的身体,这几年一直都没出什么问题。“从装这个钮到现在,我一次都没按过。”
按钮已经装了五年,到底还能不能用?其实谭阿姨也没谱。抱着试试的心态,谭阿姨按下了按钮,过了一分钟,旁边的电话居然真的响了起来,还正是999急救中心打过来的。“人家问我出了什么问题,我赶紧说是不小心按错了。”
得知这按钮还能用,谭阿姨在惊喜之余,心里也没踏实多少。“也就是说我按了这个按钮,还要等急救中心给我电话,然后我再接,那有等电话的时间我自己打不也已经打完了吗?”谭阿姨还表示,既然按钮是能用的,今后打电话时更得小心一点,别按错了给急救中心添乱。
按钮连在电话旁边显得“鸡肋”,谭阿姨认为,至少也应该把按钮设置成便携式,这样万一摔倒或瘫倒,又离电话较远,还能在手边按这个按钮。“而且最好把按钮设置成能通话的,按一下就能直接告诉对方情况,不然最后还要去接电话,等于没用。”
收费有漏洞
想投诉都找不到厂家
谭阿姨所设想的便携按钮通话器,其实已经被研发了出来。前段时间,张燕的老母亲在参加社区活动时就领到了一款按钮通话器。老母亲不会用手机,平时又喜欢独自出去散步,张燕正发愁怎么给母亲配一个操作简单的通话器,这次正好可以试试。
虽然通话器是免费领的,但要想通话还需要电话卡,张燕也特意去营业厅给老母亲办了一张。之后的装卡、设置等环节都还算顺利,在家试了试之后,也确实能够达到一键通话的目的。“问题就是,虽然我觉得这个机器已经比手机简便很多了,可我妈还是嫌麻烦,不爱用。”
在张燕的督促下,老母亲有时出门还是会带着这个通话器,但基本不会用它打电话。等过了一个月,张燕在检查电话卡账单时又发现了新的问题:虽然电话没打,但本来充值用来让母亲打电话的钱却已经所剩无几了!“当时我怀疑它里边有什么东西在扣费,很生气,就想打电话跟厂家理论,结果我翻遍说明书和包装盒,居然连厂家名称和电话都没有。”
后来,张燕决定在网上搜索一下这款产品,而在淘宝的搜索页面也让张燕大开了眼界。“跟我母亲用的完全一样的产品,在淘宝上起的名字都不一样,价格也差得很多,一百多到六百多的都有,你根本不知道哪一个是正品。”
在其中一家店铺的介绍中,张燕终于发现了扣费的原因。“原来是因为它自带的一个定位系统,这个系统一直在收流量费。”张燕用产品的目的是打电话,定位系统她认为并不需要,但张燕后来发现这种定位系统根本无法关闭。
平时母亲嫌麻烦不愿带,定位系统的流量费又免除不了,张燕最后只能把卡取了出来,干脆不用这款产品了。而即使到今天,她也没弄清这款产品到底是哪家公司生产的。“得亏我这机器是免费领的,只损失了之前充的一点话费,如果是自己买的那才叫亏大了呢。”
功能有局限
“智能盒子”只是个电话本
在社区的帮助下,前段时间佟大爷家里装了个 “智能盒子”。盒子介绍上写了很多功能:为老服务、智慧医疗等等。可佟大爷在使用时发现,种种的功能只是一个噱头:“盒子”基本上就是一个装在电视上的电话本。
“点医疗那项,它告诉你附近医院的电话。点为老服务,它显示家政服务的电话,但还是要你自己去打。”佟大爷认为,如果只显示电话,一个纸质的折页也有同样的效果,像“智能盒子”这样又要联网连电视,未免有点太麻烦了。
“既然引入了智能的概念,那至少应该再做得深一些。比如老年人最关心看病的问题,你如果能跟医院联系好,我用你的盒子直接能挂号,不是挺好?可这种功能它没提供。”
关于智能盒子,佟大爷唯一还在使用的一项功能是入室报警。“我家门和窗户上安了感应器,如果有小偷开门开窗,它就会出报警音,还会给我手机发报警提示。”由于设置方面不太熟练,佟大爷有时开窗晾衣服都会误触报警,而如果家里没人,佟大爷每次回家也会触发一次报警。
记者咨询了多名与佟大爷同小区、曾经装过智能盒子的老人用户,发现他们中大多都已将智能盒子撤掉,原因也是五花八门:功能用不上、和原本的机顶盒信号冲突等等。而老人们当初之所以装盒子,也只是因为这项服务并不收费,并非有多大的需求。
产品厂家
做平台类产品
服务对接是核心
目前,智能老人产品市场正呈现出同质化严重的趋势,像佟大爷家这样的“智能盒子”、“智能平台”之类的产品,有众多厂家都在生产制作,赵倩负责的公司也是其中一家。“目前也没有哪个产品做得特别突出的情况,各家都大同小异,这种情况也让客户在购买时很难决定。”
在赵倩看来,“挂羊头卖狗肉”式的噱头营销在行业内并不少见。除此之外,很多厂家也并没有意识到做智能老人产品的核心:背后的服务对接。“平台类的产品,无论你前端做得再丰富,最后还是要落到给老人提供的服务上。而要把服务对接好,必须要有社区附近养老院等专业机构的支持。”
目前很多产品也存在不符合老人使用习惯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厂家往往用“拍脑门”的方式去设计,而缺乏针对老人的需求调研。赵倩表示,想要做好一款智能老人产品,前期准备需要付出很大的精力。“我们的产品已经在一个小区里试运行了三年,全部是免费投放,而到现在我们认为它还需要进一步的改进才能投入市场。”
即使经过了调研,在设计上也尽量考虑到了老人的习惯,实际运行中还是会出现各种问题,这就要求产品发放后的客服通道也必须畅通。“比如派工作人员对用户做定期回访,而且在平时用户有需求,工作人员也得随叫随到。”
专家观点
不改变老人生活习惯
智能产品才是好产品
在谭阿姨家,除了急救呼叫装置之外,其实还安装了另外一项设备:智能燃气阀门。如果老人做饭时忘了关火,这种阀门能够检测出危险,并及时将燃气切断。“目前还没有出过什么问题,不过我觉得这种设备比急救呼叫是有用多了。”谭阿姨说道。
在养老产业专家王小龙看来,像智能燃气阀门这样的产品确实应该加以推广。“因为它能够解决老人的问题。我们现在的很多产品,它只能提供一个身体监测方面的数据,甚至很多数据还是不准确的、医院不认的,这种产品对老人的意义就不会太大。”
目前我国的智能老人产品市场中,可穿戴设备占据了很大的比重。“比如老人要戴一个项链来监测是否跌倒,要戴一个手环来防走失,其实老人到了一定年龄,他戴这些东西是会有异物感的,会很不舒服。从这一点上说,不改变老人生活习惯或者简便老人生活的智能产品才是好产品,比如不用下床就可以控制灯的开关、家里着火的报警装置等等。”
主笔 莫凡 插图 宋溪
编辑:赵彦
关键词:智能老人产品 尴尬现状 智能盒子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