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
"老西藏"霍钟权谈统战:上接阳光 下接地气

翻拍自霍钟权诗集《岁月留歌》。
这是中央民族大学(原中央民族学院)1959级少数民族语文系藏语班的部分在京老同学聚会留影,右一是霍钟权,左一是郑晖(老霍的老伴儿),其余是他的同学。50年前,他们一路唱着“歌唱祖国”奔赴西南边疆西藏,霍郑二人又转乘解放牌敞篷货车冒着凛冽寒风奔赴号称“世界屋脊的屋脊”——西藏北部那曲地区,俗称藏北。
从1964年到1984年,霍钟权把自己最好的青春揉进了藏北高原,用真诚待人与勤奋实干同藏北人民结下浓浓亲情。1984年从西藏调回北京,到中央统战部二局,从此又开始了时至今日的30余年的第二阶段涉藏统战工作。无论是在西藏还是回内地,无论是在职期间还是退休之后,都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
他将二十年的基层阅历比作“地气”,带着对基层百姓的深情,敬畏着居于中央部门的岗位职责;同时,将党中央的决策方针和中央领导的讲话指示精神喻为“阳光”,怀着对党和国家的赤诚之心,实践着“为组织帮点儿小忙,为人民办点儿实事儿”。

1965年西藏那曲县那曲草原上,霍钟权与那曲县门堆乡牧民顿珠合影。(图片由霍老提供)
坚定理想信念,勇于克服困难
霍钟权生于1939年,是个地地道道的北京人。1964年毕业分配到遥远的西藏,并且还是平均海拔4500以上的藏北高原,那里氧气含量不足50%、年平均气温不到1摄氏度、8级以上大风每年刮100多天。这是什么概念?大家可以参照电影《可可西里》和纪录片《羌唐无人区》。
凭借什么义无反顾地就这么去了,并且一去就是二十年?
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老西藏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
解放之初的西藏,环境艰苦、情况复杂。外有帝国主义残余势力的侵略和干涉,内有民族分裂势力的捣乱和破坏,斗争尖锐,工作困难重重,急需用人。“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理想”、“党的号召就是我的志愿”等成为当时社会上最响亮的口号。年轻人当中更是荡漾着浓重的家国情怀,响应党的号召、服从祖国需要理所当然、义不容辞。邓小平同志为进藏人员题词鼓励:“接受与完成党所给予的最艰苦任务,是每个共产党员、每个革命军人无上的光荣。”(《解放西藏史》)
老霍说,我个人理解和体会,“老西藏精神”主要是“老西藏”们能用实际行动体现和实践六个方面的精神:一是忠于祖国、服务人民、听党调遣的理想信念;二是以苦为荣、以苦为乐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精神;三是严格执行政策、严守纪律的组织观念;四是联系实际、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五是刻苦学习、钻研业务的敬业精神;六是顾全大局、同甘共苦的团结精神。“思想上觉悟了,理想信念坚定了,一切困难都不在话下了,适应起来也就快了。”

1965年霍钟权在西藏那曲县那曲草原工作时骑马下基层调研。(图片由霍老提供)
虽然由于历史原因,霍钟权直到1975年才被接受加入中国共产党,但他始终积极主动向党组织提交思想汇报和入党申请,并用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回忆起这段历史,老霍笑称自己当时是“党外布尔什维克”。
融入群众做统战,踏实为民谋福祉
老领导、老同事、老战友、曾任中央统战部二局局长、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党组书记的朱晓明同志用“正、实、勤”三个字评价于他,与他熟识的人往往亲切地称他“老霍”。这样的“好人缘”是老霍用毕生扎实的工作作风积累起来的。
“实践证明,做民族、宗教统战工作,尤其是做基层群众工作,的确是‘心诚则灵’。”老霍娓娓道来当年在藏北工作时同群众打交道的往事——下乡住在农牧民家里,将口粮、副食与住家合享,学吃糌粑、喝酥油茶乃至吃生肉;关注农牧民的生产、生活,下乡时尽力为群众办实事、好事。藏族兄弟会因担心他的安全晚上主动去接他,藏族阿妈会单独给他准备一碗稠稠的酸奶……“首先要诚心诚意地尊重和理解当地群众,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甚至尊重和理解他们的不足。这样才能建立信任,有了信任才能沟通、商量解决问题。”
老霍和他的妻子至今仍与不少藏族同事、朋友保持着联系,二十年的西藏情留给他们的更像是家乡亲人般的温暖,以至于老霍认为自己俨然是半个藏族人了。他至今还珍藏着一张班戈县“人民代表当选证”,以作为“那曲人”的永久纪念。
老霍在藏北的20年,是用艰苦磨练青春的二十年,也是从感性体验升华到理性认识的二十年。与当地群众实行“四同”: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商量,最终达到“同心”境界:藏、汉及各民族之间的差异只是自然、地理、社会条件所限而造成的语言文化、生活习惯的不同,但利益、愿望和感情是相通的;祖国的统一与强大、民族的团结与进步,才是各民族共同利益的体现和保证。

西藏那曲地区班戈县选举委员会于1985年颁发给霍钟权的代表证(图片由霍老提供)
“老西藏”们坚持“长期建藏、边疆为家”,短的十几年,长的几十年,甚至为西藏工作“献了终身献子孙”。正是这种自觉长期扎根边疆的态度决定了建设边疆的作为,从而践行了忠于祖国、报效人民、听党调遣、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意识,彰显了以苦为荣、以苦为乐、排除万难的艰苦奋斗精神。而拥有这种大局意识和奋斗精神,才会让“老西藏”们沉得下心来,从长远考虑,扎扎实实地多办事,办好事,同藏族同胞成为心连心的兄弟姐妹。
“老西藏精神”要继承,青年同志须践行
由于西藏的特殊情况,历届中央领导都高度重视西藏工作,精心培育、大力倡导、充分肯定与褒奖“老西藏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
老霍领会,“老西藏精神”就是党的宗旨在西藏特殊情况下的体现,是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党的一系列优良传统在西藏工作中的延续与发展,是搞好西藏工作的一项力量源泉和重要保证。
老霍2000年3月正式退休后,一直被中央统战部有关业务局返聘,经常参与讲课、审稿、审片、陪团、参会等,尤其参与过重要的专题调研、专项工作。

2017年3月1日,霍钟权在所在社区老年活动中心接受采访。
“我部领导非常重视老干部工作,亲切关心老同志,离退办的工作也开展得有声有色,给我们老同志以很大激励和鼓舞。加之有关局、办同志们的信任与鼓励,促使我一直继续努力实践‘老西藏精神’。鉴于深知西藏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敏感性,注意高度负责、严格自律。只要是组织交办,又是我力所能及的,就要全力以赴。”他说。
老霍的“退休不褪色”多次受到好评和表彰。如2009年被评为由中组部批准的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2015年因撰写《老西藏精神浅谈》一文(曾发表于2013年1月23日《光明日报》)得到中央统战部孙春兰部长和冉万祥副部长的肯定批示。
老霍认为,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们的国家,包括西藏等各藏区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项事业取得了伟大成就,正蓬勃发展,但仍面临着许多新的困难和问题。青年是时代的主人和未来的希望,祖国强盛、民族振兴、推进统战工作等历史重任寄托在青年身上。“老西藏精神”作为红色基因的一部分,应该继续不断传承、弘扬。
“我很羡慕现在的年轻人,他们拥有更加丰富的知识、敏锐的思维和较强烈的创新精神与越来越好的创业条件。希望他们能坚持‘上接阳光、下接地气’,继承和发扬‘老西藏精神’等一切我们党和民族的优良传统,增强使命感,发挥主动性,多到基层和困难的地方去体验和锻炼,在攻坚克难中提高觉悟、磨练意志、增长才干,为统战事业的大发展做出光辉业绩。”老霍说。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西藏 霍钟权 老霍


翰墨迎新春
手写春联惹人爱
农民工专列 温暖回家路
欢庆社火年味浓
平昌冬奥会主火炬点燃
带福回家
2018中华世纪坛传统文化季全面开启
土耳其总统表示将扩大在叙军事行动范围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