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隐私保护要穿上法律“安全衣”
近年来,个人信息泄露问题愈演愈烈,仅在最近,就有数起涉及上亿条个人信息的泄露案件被破获,作案人员达上百人。说每一个人都面临着个人隐私泄露的威胁,恐怕并不夸张。
为解决这个问题,3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主持召开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全体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解释》的出台,明确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不仅给法院提供了判决这类案件的“指南书”,也给所有可能犯下这一罪行的人敲响了一记警钟,更好地震慑了潜在的信息犯罪。
在互联网上,要求个人不透露任何隐私信息并不现实。这时,社会与法律的“第二道防线”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如何有效约束那些汇集了大量个人隐私的互联网运营商及其利益相关方,使其恪守为用户保密的责任,是相关立法必须解决的问题。在眼下,依然有许多打着“抽奖问卷”之类的幌子,故意套取用户个人信息的做法,即便是在那些因经营需要以合法方式收集用户信息的场合——如网购,也存在着大量利用这些信息牟利的现象,而网络黑客以拖库、撞库等方式窃取信息的现象更是不时发生,冲击着信息安全的防线。法律的制裁并没有及时跟上时代的步伐。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出台,说明最高法和最高检认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峻性,认识到了法律作为个人隐私坚实防线的重要性。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如果各级司法机关都能从今天起立即严厉打击信息泄露犯罪,社会大众重新获得对于个人隐私的安全感,应该不是一件难事。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法律 信息 隐私 保护 安全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