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医讯同期声医讯同期声
上海率先为患儿打造优质文化学园 让艺术走进医院

中新网上海3月23日电 (记者 陈静)疾病局限了孩子们探索世界的物理空间,但无法阻止孩子们对知识和艺术的渴望。23日,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率先为患儿打造的学习园地——“聚德·大不同学园”正式开园,将成为与疾病斗争的孩子们学习新知,探索世界的一方乐土。
国际著名小提琴演奏家黄蒙拉成为学园首个志愿者导师,当日,他用悠扬的乐曲开启了孩子们首次艺术之旅。
对于许多在医院患病的孩子们来说,住院治疗日子是痛苦和备受煎熬的。有研究显示,80%的住院儿童会出现消极行为,有54%的儿童在出院2周后还会持续出现各种情绪问题,比如沮丧、不安、焦虑,严重者还会产生失眠、噩梦、恐惧、进食退化等心理问题。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方面表示,长期的消极情绪和行为对未来患儿康复后回归社会是极大的阻碍。越来愈多的科学证据已经揭示,包括绘画、音乐等多种形式的艺术人文治疗可以大大缓解患儿的情绪,明显提升其生活质量,并对其疾病疗效产生影响。

为了能使患儿,特别是遭受白血病折磨,或是正从心脏手术中康复,亦或是试图克服身体残障的孩子们在住院时仍能获得知识的浸润,艺术的熏陶,同时,帮助孩子及其家庭获益终身,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不断探索着各种可能。据介绍,早在1998年儿中心开院之时,该院就在住院病区中开设专供患儿游戏的“欢乐小屋”,让患儿在住院时也能有幼儿园和小学的感觉。此后,医院管理者发现不少孩子因为住院治疗而耽误了学业,2000年,儿中心摇响了全中国首个“病员学校”的开课铃。2004年该院又在病房里开设了“娇蕾图书馆”,满足不同年龄患儿的学习需求,不久后,移动图书架将图书送到医院的每个角落。2014年,一项伴读计划在住院病房里悄然兴起。
儿中心党委书记江帆当日对记者表示,儿中心在追逐文化医院、艺术医院的道路上从未停歇。18年来,越来越多优质的社会志愿团队加盟,各方合力打造出今天这样一个为患儿们度身定制的文化学园。她说,在这里,患儿的哭声逐渐消散,孩子们的朗朗读书声、欢声笑语声、悠扬音乐声、亲子伴读声此起彼伏。医院成就“健康发声场”的梦想越来越清晰。
据悉,当日开园的“聚德·大不同学园”是一所融合了博物教育、艺术教育与趣味学科的学园。这是一所具有无限创意和翻转课堂的学园。它集结了社会多个行业“导师级”志愿者和优质公益服务组织,将从患儿们的内在需要出发,在多维度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满足其求知欲的同时,舒缓疾病给孩子带来的病痛与伤害。
人生大不同公益发展中心理事长陈瑜女士介绍,“聚德·大不同学园”是继儿中心“病员学校”、“娇蕾图书馆”、“伴读计划”、“魔法书屋”等系列医疗人文关怀项目后的又一项升级新举措。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学校,在这里,孩子们没有了学业压力,却有着更多创造空间。
江帆表示,真诚期待社会各界在艺术、人文、教学上有特长的志愿者们走进学园,成为这些特殊孩子们的人生导师,和医护人员一起陪孩子们翻越人生路上的一个小山坡,真正让艺术走进医疗,文化润泽心灵。(完)
编辑:赵彦
关键词:上海 患儿 优质文化学园 艺术进医院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