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浙江德清竹编艺人暖心坚守六十载 雕琢精巧匠人心

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透过细密的竹叶斜斜地洒下一地斑驳,家住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筏头乡东沈村的73岁老人宣国维走进自家后院的竹林,不时驻足拍拍竹枝,如同拍着老伙计的肩膀。身为一个竹编匠人,这方竹林之于宣国维,是赖以生存的“绿色宝藏”,更是伴他一生的“灵魂密友”。60多年的从艺岁月从布满老茧的指尖流过,当竹编艺人的身影渐渐消失在村庄的街角巷尾,这个老人的坚持,显得如此可爱又珍贵。
走进宣国维的“工作室”,几块隔板,一些竹篾材料,家中一方小小的角落便构成了宣国维广袤的竹编创作天地。“天上飞的,地上走的,只要你眼睛看得到的,都可以给你用竹子编出来。”老匠人满满的底气,正是源于几十年技艺的磨练与沉淀。

宣国维告诉记者,自己出生于浙江东阳的竹编世家,父亲是那时远近闻名的篾匠师傅,“我7岁那年师从父亲,十一二岁便开始‘单打独斗’。”不过那一代人都以制作竹编农具或生活用品为主,在宣国维看来,竹编的魅力绝不仅限于此。
28岁那年,宣国维落户东沈村,也开始了在竹编领域的大胆探索。在多家工艺竹编厂担任过设计师、艺术指导的宣国维,不断尝试着对传统竹编工艺的创新,最终淬炼出“东沈竹编技艺”。

蚕匾、豆腐篮、花瓶……陈设在宣国维家中的各色竹器看得人眼花缭乱。容器底部,复杂的锁纹、城墙纹以及文字,泛着不同于竹篾本色的黛色,让人感叹其匠心之独到。
“‘东沈竹编技艺’除了传统的剖篾、刮青、编织等工序外,最具特色的还是染色秘法。”宣国维说,这些彩色竹篾都是用一种纯天然的果实汁液进行浸泡后染色的,既美观又符合环保要求。
如今,德清莫干山休闲旅游风生水起,宣国维怀揣着这门独到的手艺,还曾受邀去莫干山保护区内的裸心谷度假村担任“竹编文化传播大使”,手把手地教着来自天南海北的人体验竹编技艺,诠释着平凡山里竹子的别样“人生”。

作为湖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竹编技艺项目的传承人之一,宣国维牵挂着这门古老技艺的未来,“过去每个村庄都有竹编艺人的身影,如今用的人少了,愿意学的人也少了,眼看手艺就要慢慢荒废,我们生长在竹林里,有责任传承好这一行。”
许多作品,一编就一年甚至几年,做到丝丝入扣才能纤毫毕现。竹编这碗饭,一捧就是一辈子,于绵长时光中打磨出“水到渠成”的匠人手艺。“会就不难,难就不会。”这是宣国维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从不会到会,老人胸怀一颗匠心,一路踏歌前行。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浙江德清竹编艺人 巧匠人心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