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众说 众说
辱母案:于欢应构成正当防卫
3月23日,一篇题为《刺死辱母者》的报道在各大媒体的转载下不断发酵。本案一审判决,引起舆论的哗然。这起血案之由是母亲苏银霞的债务纠纷:苏银霞此前曾为维持公司生产,借了100万元高利贷,月利息10%,但无力偿还。在被催债者扣留6小时后,儿子于欢拿起水果刀,刺向纠缠许久、甚至是侮辱母亲的催债者,最终酿成了1死3伤的血案。而于欢本人也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山东聊城中级法院判处无期徒刑。(综合媒体报道)
群情激昂的背后,透露的不止是对案件当事人个人命运的挂怀,更多的是对法律规定、法律适用的思考。事实上,本案一大法律争议是于欢的行为是否构成正当防卫。
一审法院认为,虽然当时于欢人身自由受限,也遭到对方侮辱和辱骂,但对方未有人使用工具,在派出所已经出警的情况下,被告人于欢及其母亲的生命健康权被侵犯的危险性较小,“不存在防卫的紧迫性”。于欢面对众多讨债人长时间纠缠,不能正确处理冲突,持尖刀捅刺多人,构成故意伤害罪。
著名教授徐昕就本案发起“是否构成正当防卫”投票,截至2017年3月25日21:23,17000多人参与投票,96.2%“陪审员”投票赞成构成正当防卫,3.8%认为不构成正当防卫。我们不赞同舆论干预司法,但是主张能够让每个老百姓在司法案件当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老百姓或许不懂法,朴素的推理可能更多地运用的是情理而并非法理。但是当刑事案件成为舆论的焦点时,它所带来的讨论,无疑具有启发民智的意义,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会推动我们立法的进步。
笔者根据《刺死辱母者》一文所描写的案件事实分析,认为于欢的行为构成正当防卫。
《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刑法理论上,正当防卫需要满足下面三个方面的条件:其一,必须有危害社会的不法侵害行为的发生。其二,不法侵害正在进行。其三,防卫行为必须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施。
第一,杜志浩等人实施的是不法侵害
本案中的不法分为三个层面。首先,主张债权主体不法。苏银霞因公司资金困难,于2014年7月和2015年11月,分别向吴学占借款100万元和35万元,约定月利息10%。苏银霞向吴学占借钱,吴学占为该笔借款的债权人。在没有对该笔债权进行转让之前,有且仅有吴学占有权向苏银霞主张这笔债权。杜志浩等11人并非该笔借款的债权人,无权就该笔借款向苏银霞主张权利;其次,主张的债权不受法律保护。苏银霞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到2016年4月,她共还款184万元,并将一套140平米价值70万的房子抵债。还剩最后17万欠款,实在还不起了。欠债100万元,月息10%,合计已经偿还254万元,利息数倍高于最高院规定的36%绝对线,超出部分绝对无效,不受法律保护。最后,杜志浩等11人为他人追讨债务的手段不法。杜志浩等人连续施暴,使用的手段令人发指,并且不断升级:杜志浩一直用各种难听的脏话辱骂苏银霞,“什么话难听他骂什么,没有钱你去卖,一次一百,我给你八十。”其间,杜志浩脱下于欢的鞋子,捂在苏银霞的嘴上。于欢试图反抗,被杜志浩抽了一耳光。杜志浩还故意将烟灰弹在苏银霞的胸口。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杜志浩脱下裤子,拿出生殖器官,用极其卑劣的手段污辱苏银霞。
第二,案发时不法侵害正在进行中
首先,于欢母子的人身自由受到非法限制,而非法限制人身自由,即是“非法拘禁”的违法犯罪行为,该行为是典型的持续犯,从限制他人人身自由开始到解除这种限制为止,整个期间都属于“不法侵害正在进行”;其次,在“非法拘禁”的整个过程中,杜志浩用各种难听的脏话辱骂苏银霞、将烟灰弹在苏银霞胸口、脱下于欢的鞋子捂在苏银霞的嘴上、脱下裤子拿出生殖器官用极端手段严重侮辱于欢母亲。杜志浩等人的不法侵害在案发时,是处于不断持续中。
第三,防卫针对的是不法侵害人本人
公司员工发现事态愈发严重的情况下,选择向公安机关报案求助。公安机关出警后,了解到本案系民间借贷引起的纠纷,便告知杜志浩等人“讨债可以,但不要打人”。看到警察离开,情绪激动的于欢站起来往外冲,被杜志浩等人拦了下来。杜志浩等人见于欢求警未果,便变本加厉的对于欢实施殴打、辱骂。在力量如此悬殊的情况下,于欢为了制止杜志浩等人的殴打行为,拿起办公桌上的水果刀呵斥杜志浩等人停止殴打行为。此时,杜志浩等人并不听从劝阻,欲继续实施殴打行为。混乱中,于欢拿刀捅伤四名上前对其实施殴打的人员。于欢实施的正当防卫针对的是不法侵害人本人。
法律规定“正当防卫”行为,立法目的是要鼓励公民采取必要措施与不法侵害作斗争,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从而弥补公力救济之不足。在司法实践中,如果将“正当防卫”的门槛抬高,只会使公民抗争邪恶的勇气遭受遏制,从而与正当防卫的立法精神背道而驰。面对22岁的于欢,以及本案中自然正义与法律正义可能存在的落差,我们只想说,司法,不仅关乎纸面规则的落地,还关乎规则背后的价值诉求,更关乎人心所向,伦理人情。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杜志 志浩 正当防卫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