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清明祭祀须“清明”

2017年04月01日 14:31 | 作者:朱波 | 来源:红网
分享到: 

睹物思人,又是一个怀念的季节。追忆亲人、寄托哀思,本来是充满温情的事。然而,和往年一样,不少地方在祭祀场所又出现了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和滚滚而起的烟火。一些市民吐槽:置身其中,犹如“在炮火中穿行”,为清明节平添了污浊之气。

timg (3)

庸俗之风缘何而来?愚昧无知使然。有人认为,先人活在世上享用的和没享用的,在“阴间”也一样不能缺,这是扭曲的虚荣心和奢靡欲在作怪;而中介们提供的“超前”游说服务,也在推波助澜。传统民俗中掺杂了腐朽和庸俗的东西,就离民俗的本质越来越远;一种背离时代进程的风俗如果为更多人所接受,将会带来更大的负面效应,甚至成为精神文明和先进文化的桎梏。

那种互相攀比、讲究排场、粗俗愚昧甚至伤风败俗的祭祀行为,不仅有违当代文明,也是对逝者的不敬和耻辱;不仅败坏了社会风气,也完全失去了祭祀寄托哀思的本意;不仅与传统美德相悖,也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格格不入。

让清明节重现“清洁而明净”,提倡文明、健康、环保、回归自然的祭奠方式,体现着中国人追随现代文明的决心和勇气。在清明扫墓活动中,倡导文明祭祀,既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也是移风易俗、端正社会风气的重要内容。

令人欣喜的是,在许多地方,清明节的陋习正被人们摒弃,而改以敬献鲜花、栽种绿树的方式纪念逝者,网上祭祀也得到普遍的认同。与那些乱七八糟的陋习相比,对逝者敬上几盏清茶、一束鲜花等,用这种文明方式祭祀,更能表达生者的哀思和敬意,于逝者也是最好的纪念和安慰,值得推广和提倡。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清明 祭祀 文明 逝者 哀思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