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
伊斯兰教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积极力量
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在国内外不同场合多次诠释“人类命运共同体”。今年初,他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作了“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深刻、全面、系统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主张共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这是中国领导人对人类命运这一宏大主题作出的战略思考,展现的大国担当,贡献的中国智慧。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这是人类共同构建命运共同体的基础。而伊斯兰教则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积极力量。历史地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伊斯兰文明固有的价值理念,又是其文化载体穆斯林世代延续的历史传统。
伊斯兰教蕴涵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理念
为什么要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问题?中国自古以来就主张“以他平他谓之和”。中国古代对他人是尊重的,主张的是和平相处。和平是伊斯兰教的基本文化品格,是根植于穆斯林内心的文化基因。伊斯兰教主张和平、追求和平,蕴涵着人类同源的世界观、平等相待的社会观和慈爱众生的道德观。中国伊斯兰教在1300多年的文明发展中,始终追求和传承着和平、中道、仁慈、宽容的价值理念。清初著名回族穆斯林学者刘智大阿訇说:“圣人之教东西同,今古一”。圣人的教门在东西方是相同的,在现代和古代是一样的。
《古兰经》说:“众人啊!我确已从一男一女创造你们,我使你们成为许多民族和宗族,以便你们互相认识。”(48:13)又说:“世人原是一个民族,嗣后,他们信仰分歧,故真主派众先知作报喜者和警告者,且降示他们包含真理的经典,以便他为世人判决他们所争论的是非。”(2:213)上述经文蕴涵的理念就是,人类同源,彼此相连,求同存异,共同追求人类的福祉,共同维护人间的正义。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超越种族、文化、国家与意识形态等界限的。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在著名的辞朝演说中再次强调了人类同源的理念,并向穆斯林传达了消除歧视、平等相待的宝贵理念。这一声音跨越千年,至今响彻在穆斯林的耳畔。他说:“人类啊!你们的主是同一个主,你们的祖先是同一个祖先。”“阿拉伯人不比非阿拉伯人优越,非阿拉伯人不比阿拉伯人优越;红种人不比黑种人优越,黑种人也不比红种人优越。”
对这些经典教义的阐释,不仅能更好地团结引领信教群众积极投身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潮中,为构建健康和谐的社会关系发挥作用,而且也为我们化解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之间的矛盾,抵御极端宗教思想侵害,推动人类无差别的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重要资源。
穆斯林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积极践行者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回溯历史,穆斯林既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倡导者,又是忠实的践行者。
从8世纪中叶起长达200年的阿拉伯翻译运动,将古希腊、古罗马、波斯、印度等国的学术典籍译为阿拉伯语,内容涵盖语言、文学、哲学、历史、艺术、政治、法律、数学、医学、天文等各门学问,不但造就了阿拉伯国家学术文化的极度繁荣,而且经过创造后将人类文明的瑰宝贡献给世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这是世界文明史上穆斯林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的巨大历史贡献。
从唐宋时期伊斯兰教传入中华大地开始,在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老丝绸之路上,穆斯林成为推动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力量。中国丝绸、瓷器等商品和造纸、印刷等技术的西传,西方天文、历算、数学、医学、建筑等文明成果的东进都与丝绸之路和穆斯林紧密相关。元代以来,京杭大运河的持续繁荣与伊斯兰教、穆斯林也形成了深度关联。明清时期,中国穆斯林学人掀起的汉文译著活动,在哲学层面推动了伊儒文明的交流与融合,有力地推动了文明互鉴和伊斯兰教中国化。
近代以来,中国频遭侵略和蹂躏之害,饱受战祸和动乱之苦,中国穆斯林提出各民族“同国如同舟”“保国即保教”“爱教不忘爱国”“国强则教兴”等口号,将民族、宗教的命运与国家命运紧紧相连,在抗击八国联军的英勇斗争中,穆斯林将士血洒正阳门;在艰苦的抗日战线上,穆斯林在全国各地为保卫祖国,前仆后继、英勇战斗,谱写了壮烈的英雄史诗。今天,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中国穆斯林与兄弟民族同心同行、追梦圆梦。
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是穆斯林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
“一带一路”是我国首倡,旨在共同打造沿线国家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的战略构想。习近平主席说,“‘一带一路’追求的是百花齐放的大利,不是一枝独秀的小利。”
历史上,伊斯兰教和穆斯林在推动丝绸之路持续繁荣的过程中作出过积极贡献,这是今天构建“一带一路”这一命运共同体的宝贵财富。环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陆路上,从中亚就进入穆斯林人口占多数的国家;海路上,过了金兰湾,亦进入穆斯林主导的国家,其中马来西亚穆斯林占六成以上,印尼是世界上最大的穆斯林国家,马六甲海峡以西的南亚国家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国,穆斯林人口都超过一亿。可以说“一带一路”建设,伊斯兰教和穆斯林是一个必须考量的重要因素。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除提出政治、经济的建设目标外,还提出“民心相通”的建设内容,提倡“开展多层次、多渠道沟通磋商”、增进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让各国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携手推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大开放、大交流、大融合”。鉴于历史渊源和宗教联系,中国穆斯林在中国与伊斯兰国家的对外交流中拥有独特优势,在“一带一路”建设的文化沟通和民心相通方面能发挥重要作用。这为中国伊斯兰教和穆斯林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当然,这也是伊斯兰教和穆斯林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所在。
目前,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与全世界40多个国家和组织建立了友好交往的关系,这些国家和组织基本都处在“一带一路”沿线,这为中国伊斯兰教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动文化交流、经贸往来、人才培养和弘扬正信、抵御极端的国际合作机制建设等方面创造了条件。
人类命运共同体,顺应了当今世界潮流与历史大势。中国伊斯兰教界将秉持人类同源、平等相待、中道宽容、合作共赢理念,自觉融入构建命运共同体的行列中,为开创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新时代积极努力。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会长)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伊斯兰教 人类 命运 穆斯林 共同体


库尔德地区禁飞令解除 6个月来首飞国际航班
英国42岁祖母骑摩托游遍七大洲
南京鸡鸣寺路“夜樱”烂漫
缅甸总统吴廷觉辞职
叙首都大马士革遭火箭弹炮弹袭击35人死亡
伊战爆发15周年后的巴格达
鄱阳湖进入第17个春季禁渔期
西班牙海鲜饭飘香巴伦西亚狂欢夜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