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7习近平访问芬兰专题>热点聚焦>热议评论 热议评论
法媒评习近平访问芬兰:中国多极外交再结硕果

4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赫尔辛基同芬兰总统尼尼斯托举行会谈。这是会谈后,两国元首共同会见记者。 新华社记者 张铎 摄
国际在线专稿: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4月4日-6日对芬兰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中国国家主席时隔22年再次访问芬兰,也是习近平作为国家主席首次访问北欧以及今年访问的首个欧盟国家,三个“首次”,引起全球舆论的广泛关注。法国媒体《欧洲时报》4月5日刊发评论文章称,习近平主席访问芬兰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是中国多极外交再结硕果的体现。
文章称,在特朗普上台、英国脱欧的背景下,中国不断向欧洲大陆释放出了“愿意看到一个繁荣、团结欧洲”的信号。中国与欧盟主要国家的关系,比如德国、法国等,都相当热络,均在高位运行。近几年来,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关系也在不断加强。“16+1”机制开花结果,将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在欧陆联通。从中国全方位和平外交着眼,北欧这个板块,必然会与时俱进地进入中国的大外交视野。
访芬前,习近平在芬兰《赫尔辛基时报》发表了题为《穿越历史的友谊》的署名文章,引起了欧洲的热议。习主席在文章中提出了中国与北欧国家“次区域合作”的概念, 这必将进一步密切中国与北欧国家的关系。在习主席访芬之际,一个新型的“中/北欧合作关系框架”呼之欲出。
习近平在与芬兰总统会晤时表示,中芬两国将以北京举办2022年冬奥会为契机,开展冬季项目和冬季奥运会筹办方面合作,将2019年确立为“中芬冬季运动年”。
对此,文章评论称,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成为了中国扩大开放、经济腾飞的重要节点。而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将再现这一节点焕发出的中国进一步与世界联通的热力。芬兰作为冰雪运动强国,也必将借此发挥优势,使两国关系自下而上,自民间而官方,更上一层楼。
文章总结称,习近平成功访问芬兰,说明了欧洲在中国外交布局上的重要地位。历来主张多极化的中国,不断释放出强化对欧外交的信号。此次两国元首共同宣布建立“中芬面向未来的新型合作伙伴关系”,还签署了包括大熊猫研究、经贸交流等的诸多大单,实际上应看作是中国与北欧关系的加强,与欧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补充,也是中国多极外交再结硕果的体现。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法媒 习近平访问芬兰 硕果


夏威夷火山周边已有19条裂缝 不断冒出有毒气体
阿尔及利亚诞生世界最大草莓派 长度近50米
“巨型发光人偶”亮相沈阳
巴勒斯坦“灾难日”巴多地再现冲突
世界最大无轴式摩天轮正式投用
中国医疗队获赞比亚政府“医疗合作勋章”
国家京剧院推出优秀武戏展演
奥地利国家美术馆举行免费开放日活动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