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
在“一带一路”进程中
台商“从东到西”在大陆寻机遇
四年前,在广东工作16年的台商吴兴隆打算返回台湾,将甘肃作为“告别”的最后旅程。偶然的机遇,让吴兴隆选择留在西北创业,干起了园林绿化工程。
改革开放初期,台湾企业开始奔赴大陆投资办厂,开放的东部沿海地带成为台商的“集聚地”。1997年,27岁的吴兴隆独自来到大陆闯荡,就职于广东惠州一家外贸企业。
“20世纪80年代末期,第一批台商涌入大陆。与同期的台湾相比较,当时的东部沿海投资环境并不理想,整体经济落后,但能感觉到它正在日益发展。”吴兴隆说,“如今的大陆经济快速飞跃,想象不到的快速”。
随着经济发展,沿海地区人力、资源成本日趋增加,大陆本土企业的壮大让台商“倍感竞争压力”。2000年后,越来越多台企开始“东出中移”,转战至大陆中部地区。
没有寻到合适的机遇,吴兴隆计划回台湾。离开之前,他去甘肃旅游,拜访西北的老朋友。
常自诩为“南方人”的吴兴隆没想到此行让他留在大陆西北。“我看到西北日益发展,而园林绿化这块尚处于空白,有非常好的商机”,2013年年底,吴兴隆和朋友合资成立公司,与兰州新区绿地集团达成合作协议,并承担兰州市区的部分市政绿化。
与吴兴隆的“巧合”不同,兰台序精密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宏政则是“有备而来”,西北地区竞争压力小,当地产业提升的需求大,“一带一路”等要素是他看好甘肃的机遇点。
1997年来大陆考察的陈宏政,最初的角色是企业管理顾问,协助大陆的台企做长效运营模型战略规划,进行全方位运营体系诊断。
随着台湾技术转移,陈宏政开始涉足数控机床、汽车器械、工具机等设备加工,足迹遍布东莞、深圳、上海,并进驻郑州、洛阳,目前在烟台、哈尔滨也有项目合作。
2015年底,陈宏政来到甘肃,“一带一路”建设的机遇让他决定在兰州投资设厂。他说,如果生产的设备能在兰州落地,产品可以直接从铁路运往中西亚、欧洲市场,成本大幅降低;此外,甘肃企业还有自动化升级、整改,设备需求等,机遇众多。
甘肃省台办主任王锋介绍,从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20多年,每年都有台胞台商来甘肃投资兴业,多方位推动陇台文化、经贸、科技、卫生等多领域交流。2016年陇台人员往来6万人次,较2015年增长20%。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东出西进”成为台商创业的新风向。
已在甘肃打拼26年的台商王茂松说,甘肃迎来了比以前更好的区位优势,不仅节省了物流成本,更为企业“向西发展”带来无限机遇。他建议台商“换位思考”,考察中西亚、欧洲市场的真实需求,再结合企业自身优势“向西部进发”。
甘肃2016年共签约台商投资项目34项,实际到位投资额10.2亿元人民币,增资项目3项,新增台资企业9户,与2015年比实际到位资金和新增台资企业分别增长190%和125%。目前,甘肃省累计登记台资企业300余家。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台商 一带一路 大陆 机遇


欧盟和土耳其领导人会晤同意加强对话
东南亚网约车企业Grad收购优步东南亚业务
美国宣布将驱逐俄罗斯外交官
湖北武汉樱花缤纷醉游人
乌拉圭举行训马大赛 比赛现场惊险刺激
哈勃望远镜拍到“恒星摇篮” 新星被蓝雾包裹
墨西哥集中销毁毒品 现场火光熊熊
日本新燃岳火山再度喷发 浓烟高达3200米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