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履职被免职,到底谁失职
履行环保责任却被问责免职,而后处分又被撤销,听起来匪夷所思,却是近日发生的一起真实案例。
据媒体报道,某地两位环保执法人员发现当地引进的一家企业未批先建,决定调查处理,却被当地以“损害投资环境”为由免职处理。虽然后来环保部华南督查中心在当地展开调查后,两人恢复原职,涉事企业也被处罚,但这背后折射出的环保执法困局仍然待解——在生态环境保护备受关注的今天,为何还会如此明火执仗地干扰环保执法?
这个案例暴露出的“重招商环境、轻生态环境”想法并非个例。当前,依然有一些地方嘴上喊着生态保护,暗地里却只顾经济发展,纵容未批先建甚至违法审批。去年,中央环保督察之际,就有省份自行清理排查出未批先建项目3000多个。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生态环境保护并非经济发展的绊脚石,而是催化剂。为什么有些地方依然对污染企业“网开一面”?归根结底,还是算不清楚这本大账。而要根治环保短视,一个有效的途径就是要筑牢制度这层屏障,必须明确,如果生态被破坏,再多的招商引资都无法成为升迁的砝码。
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日益完善,党政领导干部损害生态环境,有可能终身追责。去年,中办、国办印发《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绿色指挥棒”的作用彰显。这些正在逐步建立完善的干部考核机制,对类似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方案,以此倒逼各地逐步转变发展观念。此外,正在推行的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也为防止类似情况的发生加了道保险。有了制度“撑腰”,环保执法人员的腰杆才能硬起来,才能敢于对破坏生态环保的行为说“不”。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环保 免职 生态环境 履职 失职


联合国总部举行“国际瑜伽日”活动
中国美食节在特拉维夫举行
匈牙利国会通过“阻止索罗斯”法案
九绵高速现崖墓群 1600年前制陶业已很发达
印尼沉船事故搜救工作持续进行
我国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正式开工
日本大阪地震后民众生活秩序基本恢复正常
挪威试飞电动飞机推动其商用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