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

柘城:“百企帮百村”互惠多赢

2017年04月14日 09:51 | 作者:江正立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河南省柘城县位于豫东地区,属大别山片区连片开发重点县,目前全县有贫困村142个,贫困户36239户,贫困人口104138人。柘城县统战部门找准定位、发挥优势,深入推进“百企帮百村”活动。截至目前,全县已有61家工商联会员企业和57个贫困村结成帮扶对子,提供就业帮扶岗位1760多个,实施各类帮扶项目20多个,捐助物资及帮扶资金达600多万元。截至2016年底通过帮扶已实现脱贫1026户5107人。

因地制宜全面推进

在地方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柘城县委统战部、县工商联成立了以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为组长的全县“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工作领导组,明确分工,责任到人,保证了精准扶贫工作级级有人抓,事事有人管。结合柘城县实际,制定出台了《县委统战部、县工商联、县扶贫办精准扶贫实施意见》。还探索开设了“百企帮百村”微信交流群,搭建了企业家联络、扶贫、发展的新平台。

柘城县因企、因地、因时、因村制宜,分类施策。针对苦于发展没有项目的村,积极引导规模大、技术实力雄厚、带富能力强的企业与其结对;对闲散劳动力较多、无就业门路的村,促使其与服饰、加工等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结对;对需要调整农业结构的村,促其与涉农龙头企业结对等,做实做好“百企帮百村”活动。重视发挥企业帮扶主体作用。企业根据帮扶对象的资源条件、致贫原因、贫困程度,逐村逐户逐人量身定制帮扶方案,确保每个贫困户至少有1个增收产业、2至3个增收门路。重视发挥贫困户脱贫主体作用。把贫困村和贫困户“有什么”“缺什么”与帮扶企业“需要什么”“能给什么”充分对接,采取土地流转、入股分红、资金扶持、订单生产、技能培训、劳务就业等多种方式,让贫困户参与进来,多种途径实现增收脱贫。

村企结合互惠多赢

柘城县统战部门本着“地缘、人缘、业缘、自愿”和统筹兼顾的原则,重点引导市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的非公经济代表人士开展结对帮扶。采取“一企帮一村”“多企帮一村”“一企帮多村”等形式,找准企业、贫困村、贫困户三者利益结合点,创新探索扶贫模式,实现了互惠多赢。

实施产业带动。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白师傅清真食品有限公司,结合帮扶村李原乡大胡村村情实际,把三樱椒确定为主要经济作物,坚持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收购等,与贫困户签订了1500吨三樱椒收购合同,实行收购保护价,使60多个贫困户户均增收800元以上。对有劳动能力、有发展愿望、缺资金的贫困户,依托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养殖大户带动贫困户脱贫。

2016年以来,共有10余家农特产品加工、种植养殖企业与860多户贫困户建立了联结帮扶机制,通过提供种苗、物资、技术服务和产品保价回收模式,建立生产基地20多处,总规模达到1.2万亩,预计可带动贫困户年增收2000至3000元。

实施就业扶持。针对贫困人口致贫原因较多,帮扶企业坚持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因户施策、动态管理,通过吸纳就业、技能培训等方式,由偏重“输血”向注重“造血”转变,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跃国农业生态园流转土地600余亩,涉及贫困户60多户,每年支付土地租金60多万元,安排贫困人口用工近200人,带动贫困户户均增收5000多元。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通过就业培训、安置就业等模式,尽力将贫困人口转化为产业工人,实现持续增收。

实施智力帮扶。在种植养殖领域,一些企业通过成立合作社、流转土地、建立种植养殖基地、签订种养包销协议和提供技术支持等方式,引导农户调整种养结构实行科学种植养殖,提供技术支持。柘城亚东三樱椒大蒜种植专业合作社先后与陈青集镇谢庄、党庄、王口、周位、许大等5个贫困村签订帮扶协议,吸收贫困户社员120多户,免费提供技术指导,为200多个贫困户讲授育苗移栽等种植技术。

实施光彩捐助。如柘城籍民营企业家、太原市华誉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毛福德致富不忘家乡,为帮扶村———安平镇大毛村捐资30万元进行美丽乡村改造,修建了水泥路、文化广场等。2016年8月份,柘城县同仁药业等会员企业捐资10多万元,对结对帮扶村30名贫困大学生每人资助5000元,使他们顺利跨入大学校门。(江正立)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帮扶 贫困户 企业 河南 柘城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