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移动医疗需填补监管空白
在当前语境下,移动医疗已然成为资本市场热捧的新贵,各种各样的创业项目层出不穷,随之而来的烧钱大战亦热闹非凡。
尽管人们尚未找到明确的盈利模式、尚未系统性评估可能的风险,但这丝毫不影响这一概念的迅速走红。从某种意义上说,如今移动医疗的市场境况,与一两年之前的“网络直播”颇为相似。一边是相关公共立法缺位,另一边则是各方力量争相进场。泥沙俱下之下,难免乱象重生。
数据显示,最近几年“移动医疗”获得了爆发式增长。而与此同时,不断曝光的负面个案则表明,这一行业距离确立秩序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现阶段,花样繁多的移动医疗创业项目,其商业逻辑大致可分为三种:其一,网上问诊,患者通过平台付费获得医生的远程诊断;其二,中介和引流,平台以技术手段帮助患者找到医生、帮助医生找到患者;其三,用户转化、流量变现,包括做药品电商、保险销售等。凡此种种,其实都有着各自的问题。
事实上,相较于资本市场的追捧,医疗从业者对“移动医疗”的判断显然要谨慎得多。尤其是针对“移动问诊”是否成立,双方的认知差异更是显而易见。例如,有患者通过相关平台咨询,3名医生竟给出了3种不同的诊断结论……此类案例所牵出的,实则是那些根本性的议题:传统的“面对面”诊断模式,是不是真的可以被文字、图片、视频等所构成的远程问答模式所取代?后者的有效性、可靠性、安全性又该如何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移动医疗崛起之前,各式各样的“医疗咨询”网站早已存在多年,其所暴露出的“逆淘汰现象”一度引发了广泛关注。具体来说,也就是指在这类网站上,那些自信心爆棚的、说话绝对的、很快下结论的“在线医生”更容易被追捧;而那些谨慎的、求稳的、负责任的医生则往往遭受冷遇。试问,这一问题,在移动医疗场景下又该如何避免重演?毕竟,移动医疗所应仰赖的只能是那些具备可靠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的好医生,而不是自大自负的半吊子投机者。
移动医疗现在所面临的种种问题,有些是所有移动互联网项目所共有的,比如说用户信息泄露;而有些则是该行业所独有的,比如说如何将“问诊”真正搬移到线上。因此,如何厘清各方的责任和义务,如何引入监管、降低风险、提供保障十分重要。尤其是针对后一类问题,更是需要相关的立法部门和执法部门尽早行动,填补上那些显而易见的监管空白。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移动 医疗 监管 填补 空白


球迷风暴
毕业啦
斯里兰卡“螃蟹部长”的美食故事
格鲁吉亚新总理和内阁赢得议会信任投票
美商务部批准首批钢铁产品“232”关税豁免申请
联合国总部举行“国际瑜伽日”活动
中国美食节在特拉维夫举行
匈牙利国会通过“阻止索罗斯”法案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