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谁向天外送锦书——解密中国天舟一号飞行任务
中新社海南文昌4月20日电 题:谁向天外送锦书——解密中国天舟一号飞行任务
中新社记者 张素
宋代词人曾问“云中谁寄锦书来”,千年以后,已在孤寒太空漂泊逾千日的中国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也有这样的期待。
20日晚,“天宫二号”俯瞰祖国南陲,轰隆声中白烟滚滚,中国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拨开云雾,朝它奔来。
“天舟一号”携来一封“锦书”,上面写着密密麻麻的新任务。“太空加油”“三次对接”“空间实验”,这些新鲜词汇带给“天宫二号”久违的兴奋。它知道,这将决定中国能否如期进入建设空间站阶段。
“锦书”配有航天专家预备的“锦囊”,“天宫二号”迫不及待拆开最繁复的一个,是验证推进剂在轨补加技术。目前掌握这项技术的国家只有俄罗斯和美国。
长期在轨飞行的载人空间站受大气阻力影响,不断减速,需用消耗推进剂以保持轨道高度。在“太空加油”技术尚未问世时,空间站耗尽自身携带的贮存量后便难以为继。

中国已提出在2022年前后建成可运营10年以上的空间站,“天舟一号”飞行任务是在空间站建设阶段前最后的“实战机会”。
据介绍,当“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对接后,通过两个航天器之间产生的气体压力,前者向后者输送推进剂。这个过程看似与地面加油没什么不同,但已为此钻研近10年的科研团队知道个中滋味。
“既要保证对接机构准确对接,又要满足密封要求。补加完以后,还要考虑怎么排放剩余推进剂。这一切都必须在太空中实际操作。”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总设计师白明生说。
第二个锦囊讲的是交会对接,“天宫二号”对此倒不那么陌生。2016年,“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完成交会对接任务,标志着中国交会对接技术走向成熟应用阶段。
不过,“天舟一号”将与“天宫二号”进行三次交会对接,并验证组合体控制与管理技术。
三次交会对接方式各有绝活,让人眼花缭乱。第一次是在非常明亮刺眼的阳照区;第二次是进行全自动绕飞,你追我赶、各自转体;第三次是以快取胜,常规交会对接至少需要两日,这次缩短到6小时。
以往在神舟系列飞船面前,“天宫”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站都以“吨位”占优,形成“天神”组合体后顺势接管整体控制权。但在最大装载状态下重达13.5吨的“天舟一号”面前,8.6吨重的“天宫二号”也得退让三分。
技术人员将在“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组合后,分别验证“以小控大”、“以大控小”模式。这样,未来的天舟系列飞船既是空间站的“充电宝”,当空间站出现异常时也可接过组合体控制权,为航天员撤离争取时间。
第三个锦囊写的是“开展空间应用及技术试(实)验”。
中国科学家们精挑细选出4项科学实验研究及技术验证试验,其中最受关注的是被概括为“骨干”研究的生命科学实验,即骨研究、干细胞研究和生殖细胞研究,这些成果或将服务于人体健康。
最后一个锦囊,留给“天舟一号”自己。
一般卫星在完成使命后,随推进剂消耗殆尽而缓慢降轨,最终在大气层烧毁。这一次,“天舟一号”将首次采用主动离轨方式,通过两次降轨控制,受控坠落于南太平洋的“航天器坟场”,为打造洁净、安全的太空环境作出贡献。(完)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天外送锦书 天舟一号飞行任务


球迷风暴
毕业啦
斯里兰卡“螃蟹部长”的美食故事
格鲁吉亚新总理和内阁赢得议会信任投票
美商务部批准首批钢铁产品“232”关税豁免申请
联合国总部举行“国际瑜伽日”活动
中国美食节在特拉维夫举行
匈牙利国会通过“阻止索罗斯”法案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