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7"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热议解读>时评 时评
国内外专家热议“一带一路”:化解全球化病痛的良方
全球化经历了20多年的轰轰烈烈,促成了贸易大繁荣、投资大便利、人员大流动、技术大发展。然而,当下全球化进程中的不足,导致逆全球化潮流涌动。事实上,逆全球化潮流更加彰显出“一带一路”建设对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更加凸显“一带一路”建设在推动区域合作和全球化深入发展方面的作用与优势。
沿线国家如何看待逆全球化潮流中的“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建设相对于其他形式的区域和跨区域合作有什么不同?如何挖掘“一带一路”建设的潜力为全球化提供新的动力……听听一些学者的真知灼见。
张宇燕(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
彼得·弗兰科潘(英国牛津大学伍斯特学院高级研究员)
詹姆斯·劳伦森(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澳中关系研究院副院长)
哈桑·贾韦德(巴基斯坦国立科技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
易卜拉欣·赫伊塔尼(埃及地区战略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
萨文斯基(俄罗斯财政部财政研究所研究员)

2017年,连接东非第一大港蒙巴萨港和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蒙内铁路将投入试运行。(图片来源:人民日报)
勇于推进全球化进程,最大限度释放全球化积极潜能
张宇燕:全球化是不同国家和地区相互依存不断加深的历史过程,也是政府放松跨境贸易与投资管制、通过促进要素流动来最大限度实现“贸易收益”的过程。政府管制的放松,意味着让市场在全球资源配置中发挥更为基础性的作用,进而带来更为有效的资源配置;“贸易收益”的实现则意味着人类整体福利的提升,进而为每一个人或每一个国家福利改进创造了条件。
然而,在国际层面上减少各种制度障碍,却在一定程度上放任甚至放大了市场失灵,并且“贸易收益”在不同国家或人群中的不均匀甚至不公正地分配,制造出了全球化的获益者与受损者。随着这些问题的日益累积,当今世界各种反全球化的声浪与潮流日益高涨,一些国家的政策内顾倾向日益加重。在此背景下,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并勇于担当起维持和推进全球化进程、最大限度地释放全球化积极潜能的责任,尤为重要。“一带一路”建设为维持全球化的发展势头树立了一面旗帜,并为世界各国推动全球化做出了榜样。
彼得·弗兰科潘:“一带一路”是以改善和深化关系、加深联通为核心的。这非常重要。如果我们不增加彼此间的合作与理解,不仅会存在误解的可能,还可能发生对抗和冲突。全球化不应该是一个负面词语,那些了解历史的人们不会否认全球化带来的好处。在我看来,诸如逆全球化的危险观点是基于冲动的本能,而非知识和经验。
詹姆斯·劳伦森:“一带一路”建设能够发挥两大功能:第一,让互利共赢的理念在相关国家生根发芽;第二,能够为沿线国家经济发展做出实质性贡献。当今,许多国家的关税壁垒已经大大降低,落后的基础设施建设往往成为阻碍国际贸易进一步发展的一大障碍。“一带一路”建设能够大大促进相关国家的互联互通,从而促进贸易和投资,实现互利共赢。
哈桑·贾韦德:全球化是人类文明遗产的永恒主题。几个世纪以来,人类社会一直渴望相互联系。因此,易货贸易体系不断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类社会的进步,我们通过各阶段长期谈判,最终促成了世界贸易组织(WTO)的产生。中国在2001年成为WTO成员,对世界贸易体系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中国崛起使全球贸易秩序和全人类获益良多,中国有能力以有竞争力的价格为全球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改善公共福利。“一带一路”建设将使全球贸易秩序的演变进入下一个阶段。这是一个共赢模式,以包容性为核心价值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易卜拉欣·赫伊塔尼:虽然在有的发达国家中出现了一股逆全球化思潮,但广大发展中国家对全球化并没有抵触。众所周知,全球化在推动发展中国家就业、缩小贫富差距方面效果明显。不仅如此,全球化还促进了一批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成长。由于发达国家、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仍然存在较强的互补性,经济合作的空间很大,一些发展中国家通过全球化谋求发展的意愿不但没有减弱,反而十分迫切。
经济全球化发展至今,不可避免地遇到瓶颈。与其抓住经济全球化中“问题的一面”大做文章,鼓吹贸易保护主义,不如认真思考导致全球化“零和”的根本原因。今天的全球化要求我们在日新月异的世界经济网络中主动探索,找到合适的位置。“一带一路”形成的经济网络可以充分发挥沿线国家的不同潜力和特点,和沿线国家的发展战略相对接,有效推动全球化进程。

位于印度尼西亚中苏拉威西省的青山工业园是“一带一路”倡议落地印尼的重点项目。图为在镍铁生产控制室,印尼员工监控生产线上的指标。(图片来源:人民日报)
亚投行等机制建设成果显现,要素和资源配置更加有效
张宇燕:“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沿线国家之间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等方面取得了许多重大进展和成果,推进了沿线各国经济发展战略对接和政策协调,启动或完成了一些连接亚洲各次区域以及欧亚大陆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有力促进了要素和资源在区域和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有效配置。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标志性的机制建设成果之一。作为合理、有效利用资金来满足投资需求的金融中介系统,它弥补了现有多边开发性金融机构在解决区域和全球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以及资金融通困难等问题上的不足,并从基础性的融资领域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制度性保障。
彼得·弗兰科潘:我们现在正处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早期阶段。对于一项重大的战略,重要的是耐心,而不是立即取得的成果。“一带一路”倡议中的重要项目不仅需要时间来推进,也需要时间落实和反复评估。
詹姆斯·劳伦森:目前,“一带一路”建设仍处于起始阶段,但许多国家对中国投资表现出的欢迎态度说明,相关国家对“一带一路”的看法是积极的。澳大利亚方面也对来自中国的投资持欢迎态度,因为中国投资者不仅手握资金,而且有中国乃至全球大市场做后盾,积极的合作一定能够实现互利双赢。
今年澳大利亚外长毕晓普对外表示,将澳大利亚北部大开发计划与“一带一路”建设相对接,澳中两国面临新的合作契机。阻碍澳大利亚北部地区发展的关键问题就是缺乏必要的基础设施,投资跟不上,互联互通程度较低。将澳中两国战略对接能够改善这种状况。
哈桑·贾韦德:“一带一路”建设使世界各国和地区紧密相连,是伟大勤劳的中国人民与国际社会共享其繁荣的“礼物”,正在改变全球和区域的思维方式。
易卜拉欣·赫伊塔尼:埃中两国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取得长足发展,双边贸易额增速远远高于同期两国各自的整体外贸增速。近年来,中国对埃及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埃及成为亚投行创始成员国,中埃签署产能合作框架协议,苏伊士经贸合作区拓展区启动,两国在能源、铁路交通、卫星科技等领域的合作潜能不断激发,互利合作势头日渐强劲。为深化对中国的合作,埃及政府还专门成立了一个由总理领导、多名部长组成的“中国事务小组”,跟踪双边合作协议实施的进展,解决合作项目实施中出现的问题。
萨文斯基:中国为落实“一带一路”这一伟大构想做了许多工作。最大的手笔可谓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已经有一系列项目在俄罗斯上马。其中,最令人瞩目的就是将俄罗斯远东地区与西欧地区同亚太邻国连接起来的大型交通走廊。从丝路基金获得投资的俄中合资的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进展显著。这些项目为两国许多行业的许多公司带来了用人需求和稳定收入。

在青山工业园镍铁冶炼车间内,一名印尼工人在生产线上工作。 (图片来源:新华社)
合作模式结合各国比较优势,充分考虑发展需求和舒适度
张宇燕:“一带一路”建设与其他形式的区域和跨区域合作机制的目标、方向和实现途径在本质上是相互兼容的。与其他合作机制相比,“一带一路”特别强调与已有机制的对接,并以量身定制的规则和项目来带动沿线国家和整个区域的发展,从而为国际社会提供一种新的合作模式。这种模式结合了各国具体的比较优势,是一种充分考虑各国的发展需求和舒适度的合作模式。此外,“一带一路”建设还非常重视以公私合营的方式引入私人部门的投资,并努力让民营企业成为投资的主体。这对于推动资源的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来说是一种新的尝试。
彼得·弗兰科潘:“一带一路”倡议与其他区域合作倡议的区别是涉及面更加广阔,更具雄心。我对各种类型的区域及跨区域合作都非常赞同,无论是能源、粮食,还是安全合作。与邻国保持良好关系,并寻找一种路径来解决问题或调和不同观点,这非常重要。“一带一路”倡议更具包容性,意味着未来存在着多样的可能性。“一带一路”建设像是打造一艘大船,如果你仔细和谨慎地建造,大船无疑比小船可以航行得更远,可以通过更困难的水域。
詹姆斯·劳伦森:“一带一路”倡议是其他地区性贸易与合作安排的有益补充,而非竞争者。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为例,这是一个旨在通过降低各种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来促进地区贸易增长的贸易协议,而“一带一路”建设则通过改善国与国之间的物理连接和降低交易成本来刺激贸易增长。两者相互促进,互为补充。
哈桑·贾韦德:“一带一路”建设有很多清晰的内容,有助于“信任”的发展,这是任何重大倡议成功的关键因素。该倡议是以任务为导向,并明确列出所要推行的项目,并会同区域和跨区域国家意愿,为项目实施设置时间表。各国得以分享中国领导人的热情、承诺和决心,使该倡议成为现实。
易卜拉欣·赫伊塔尼:“一带一路”包含两层含义:第一层涵义是传统丝绸之路的复兴,即各国之间顺畅的经贸关系的恢复,丝绸之路打通了沿线各国的经贸关系,使之互通有无、互利互惠。第二层含义是沿线国家技术、思想的交流,文化、艺术团体穿梭往来,随之各国民众之间的感情越来越近,更多的合作机会将不断涌现。最重要的是,“一带一路”倡议与沿线国家的发展战略相对接,真正实现共同发展,各国参与热情高。
萨文斯基:俄罗斯各界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接受程度都在提高,也越来越清楚:凭一方单打独斗根本无法完成大规模的工程,必须抓住“一带一路”建设机遇,联合各方力量。除了西伯利亚大铁路和贝阿铁路两大路上交通走廊的升级,未来北方航路的建设也可以吸收中国加入。有了“一带一路”,俄罗斯企业不但能为项目所在地创造更多就业岗位,还可以让其他地区的冶金、建材等行业满转运行,为更多人带来收入和福利的增长。俄罗斯中小企业也非常愿意加入这一倡议,拓展经贸联系。
做大蛋糕与合理分配蛋糕并重,化解全球化病痛
张宇燕:在当前全球化受到阻碍的情况下,“一带一路”能够让全球化从侧重资源有效配置转为做大蛋糕与合理分配蛋糕并重,是化解全球化病痛的良方,符合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需求。从一定意义上讲,逆全球化潮流更加彰显出“一带一路”建设对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更加凸显“一带一路”建设在推动区域合作和全球化深入发展方面的作用与优势。为了进一步挖掘“一带一路”建设的潜力并为全球化提供新的动力,沿线国家首先要通过对话和交流形成这样一种共识,即参与全球分工和国际合作能够带来普遍收益。在此基础上,让“一带一路”建设与落实国家发展规划相互契合形成合力,并成为各参与方获得切实利益的重要抓手。对中国而言,要防止“一带一路”建设过度政治化,避免让外界认为“一带一路”倡议纯粹是为了中国自身利益,或者说不计成本的友谊工程,而让其切实成为一种分摊成本、分享收益的国际公共产品和长效合作模式。
彼得·弗兰科潘:我们正生活在困难和不确定的时代。世界在我们眼前发生诸多改变,有积极的改变,也有许多挑战和困难摆在眼前,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事情现在看起来充满不确定性和动荡的可能。重要的是学习和听取历史给予的经验。人类历史过去由于暴力和对抗而伤痕累累。世界各国如果向历史学习,便会意识到共赢有助于大家,而相互对抗则可能导致每一方都输。在这样一个脆弱的时代,“一带一路”建设有助于减少这些风险。
詹姆斯·劳伦森:就像为任何一个投资计划赢得支持一样,“一带一路”早期建设成果受到重视并得到广泛传播非常重要。一旦建设成就得到普遍认可,“一带一路”倡议和建设的重要性就会得到更广泛承认,从而吸引更多资源加入其中。
哈桑·贾韦德:“一带一路”中的“路”是未来全球秩序的新“道路”。全球社会厌倦了地缘政治竞争,世界上已有太多的冲突、战争、暴力,严重影响了人类的未来发展前景,并导致环境破坏、文化分裂和社会紧张。当代全球机构需要在信任、包容的基础之上展开改革。“一带一路”倡议为此创造了机遇,一个新的世界政治、经济和社会秩序将由此诞生,“一带一路”具有将人类从混乱的深渊中解救出来的潜力,必将成为全球化的一个成功典范。
易卜拉欣·赫伊塔尼:非洲国家普遍渴望实现工业化和经济多元化,急需投资和技术,埃及也希望在其中发挥节点国家的作用。非洲国家从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看到了非洲实现经济独立和自主可持续发展的希望,期待学习借鉴中国的成功经验和发展模式。中国成功的发展经验与非洲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市场潜力紧密结合起来必然大有可为。非洲正在酝酿崛起,未来将成为全球化经济增长的新一极。
萨文斯基:当前世界各国面临着同一考验:内外需求的降低。俄罗斯需要克服能源需求降低的影响,中国需要克服出口产品需求降低的影响,走出困境的方法就是通过投资来提高内外需求。“一带一路”倡议可谓是消除危机根源、重振全球经济活力的一剂良药。根据中国商务部的数据,2016年,中国企业已在沿线20个国家建设了50多个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超过185亿美元,为东道国创造了近11亿美元的税收和18万个就业岗位。有专家认为,中国投资的每一个亿都能带来5个亿的红利。
在世界经济遭遇困难的时候,保护主义做法是短视的。中国在“一带一路”建设沿线国家建立的贸易合作区占全球的30%,许多专家认为,到2050年,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将保障区域经济80%的增长。中国承担了任何一个国家都未敢承担的重任,世界将见证“一带一路”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成绩。
(原标题:为全球化注入新动力(一带一路·权威有话说))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一带一路 全球化病痛 良方


夏威夷火山周边已有19条裂缝 不断冒出有毒气体
阿尔及利亚诞生世界最大草莓派 长度近50米
“巨型发光人偶”亮相沈阳
巴勒斯坦“灾难日”巴多地再现冲突
世界最大无轴式摩天轮正式投用
中国医疗队获赞比亚政府“医疗合作勋章”
国家京剧院推出优秀武戏展演
奥地利国家美术馆举行免费开放日活动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