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讯息讯息
敦煌壁画内外的劳动者:千年不辍的“孤守”
中新网兰州4月30日电 (记者冯志军)细数举世瞩目的文化艺术宝库敦煌石窟,以及传承千年的灿烂敦煌文化,都承载着无数无名劳动者的默默付出和千年不辍的“孤守”。敦煌石窟的营造者、壁画上的劳动者、敦煌石窟的守护者,构成了敦煌壁画内外的“劳动场景”。

临近“五一”国际劳动节,敦煌研究院30日推出《敦煌壁画内和壁画外的劳动者》微信特辑。图为当代著名工笔人物画家潘絜兹1954年作品《石窟艺术的创造者》。 敦煌研究院供图
临近“五一”国际劳动节,敦煌研究院30日推出《敦煌壁画内和壁画外的劳动者》微信特辑,通过回顾重温敦煌壁画漫长曲折的发展历程,以示对千百年来孜孜不倦地陪伴、呵护敦煌石窟的所有“劳动者”致敬。

图为莫高窟23窟壁画雨中耕作(盛唐)。 敦煌研究院供图
自公元366年,乐僔和尚在莫高窟开凿第一个洞窟至今,敦煌经历了朝代更迭,繁荣衰败。无数不知名的工匠、画师,用他们的智慧和双手,营造了敦煌石窟。
敦煌研究院称,莫高窟的营造者主要是由窟主、施主、工匠三方面组成。工匠在窟主或施主的雇佣下从事洞窟的营造活动,分为劈岩凿窟的“良工”和绘制塑画的“巧匠”两部分。

图为莫高窟9窟壁画良医授药(晚唐)。 敦煌研究院供图
从文献和各时代的艺术风格上分析,前往敦煌的这些良工巧匠主要包括:随着佛教传播,从西域而来;跟随移民实边时被贬官员大户而来;随不同时期到敦煌上任的官吏而来;西夏等少数民族统治时期,到此的少数民族画师。
敦煌壁画上的劳动者,呈现出古代敦煌发达的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作为戈壁滩上的一方绿洲,迢迢丝路上的关隘重镇,唐朝时,敦煌粮食不但能够自给,还成为边疆军粮的储备基地。在此历史背景下,敦煌壁画中出现了约80幅农作图。

图为敦煌守护者在修复壁画。 敦煌研究院供图
敦煌石窟的守护者则是“与时间赛跑的人”。“莫高窟正在老去,时间是莫高窟壁画长久保存的头号天敌。”敦煌研究院表示,人为破坏对莫高窟壁画产生不可逆的影响,进入洞窟观看壁画,有限的空间内二氧化碳和人身上所带的湿气会迅速增多,这将加快壁画的氧化剥落。
“莫高窟老化消失的趋势,只能延缓,无法逆转。”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学者樊锦诗曾如此慨叹。

图为莫高窟72窟壁画工匠安装佛头(五代)。 敦煌研究院供图
为了有效延缓洞窟的老化,敦煌研究院利用实时监测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含量等一些先进手段,来监测洞窟内微环境,以合理控制游客承载量,一旦监控的二氧化碳等有害物质超标,洞窟将立刻关闭。
为给这处古老遗产“延年益寿”,上世纪90年代初,敦煌研究院发起现代技术保护莫高窟的“数字敦煌”项目。目前已经完成了敦煌石窟(莫高窟、榆林窟、西千佛洞)120个洞窟的摄影采集、40个洞窟的图像处理,以及120个洞窟的全景漫游和20尊彩塑的三维重建。

图为“数字敦煌”项目采集莫高窟61窟。 敦煌研究院供
“千年敦煌灿烂的文化,正是古代劳动人民共同智慧的结晶。”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此前表示,中国很多如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著名石窟寺多由皇家资助建造,而莫高窟的形成,得益于整个区域的民众自发的心愿和千年不辍的营建,度过历史的沧桑与劫难,安然至今。(完)
编辑:杨岚
关键词:敦煌壁画内外的劳动者 敦煌壁画内外 敦煌壁画的劳动者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