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医讯同期声医讯同期声

全国政协委员罗永章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一滴血可测癌”说法没问题但要科学解读

罗永章表示随时接受质疑和批评,也希望媒体能准确报道他的科研成果

2017年05月04日 08:47 | 作者:李木元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本报讯(记者李木元)“五一”假期,一篇《重大突破!一滴血可测癌症已被批准临床使用》在网上广泛流传。不过有些媒体报道称:“一滴血可测癌症会误导公众,让人认为靠一滴血就能测出是否患癌症。”有些肿瘤专家也指出这种说法不严谨,有夸大其词误导老百姓之嫌。事件当事人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罗永章5月3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滴血可测癌”说法没问题,但要科学解读。

根据《2015中国癌症统计》估算,2015年的新发癌症病例达到429万例,占全球新发病例的20%,死亡为281万例,平均每分钟新增癌症患者8.2人,死亡超过5人。我国癌症防治的压力巨大。很多人包括医学界都期望找到一种简便、高效、便宜的癌症早期筛查方法。

“一滴血可测癌”是罗永章团队经过多年研究取得的一项癌症早期筛查方法,即通过检测血液中的肿瘤标志物Hsp90α含量来判断患癌症的风险。早在2013年,罗永章团队就已经发现Hsp90α可用于肺癌检测,并就此研发了定量检测试剂盒。2016年10月19日,清华大学发布消息,罗永章团队在世界上首次证明肿瘤标志物Hsp90α可用于肝癌患者的检测,准确率在90%以上,试剂盒已被国家食药监总局批准在临床中使用。

罗永章介绍,肿瘤标志物的最大用途是能快速、方便地早期筛查肿瘤,且花费较小。检测出来的早期肿瘤患者,通过微创手术即可摘除肿瘤,从而避免病情恶化、巨大的痛苦及沉重的负担。还可以对肿瘤患者的疗效进行跟踪,这个特别有价值,对医生个体化用药很重要。

有人说,肿瘤分良性恶性,只有恶性的肿瘤才叫癌症。Hsp90α作为一种肿瘤标志物,严格来讲应该是可用于检测肿瘤,检测癌症有点夸大其词。

对此罗永章说,癌症也是肿瘤,而且癌症也有早中晚期之分,检测出来得越早,治疗的机会越大,这并不矛盾。何况通常老百姓包括一部分学者会把“肿瘤”和“癌症”混用,这不是批评的理由,而是咬文嚼字。

“其实,用我们的试剂盒检测癌症不需要一滴血,仅需要一滴血(大约50微升)的二十分之一(即2.5微升)就足够,我们日常测量就用2.5微升的血。”罗永章表示。

不过罗永章强调,不应该把“可测癌症”误读为“100%能够测癌症”,这是两码事。事实上,当今没有任何一种检测手段包括所谓的金标准———病理分析都做不到!价格昂贵的PET-CT也做不到!肿瘤标志物也是如此。“肿瘤标志物升高不一定意味着肯定患癌。但肿瘤标志物持续升高就要到专科医院去深度体检了,在这种情况下发现肿瘤或癌症的概率通常较大。”

早发现、早治疗,把肿瘤消灭在萌芽状态,是当今防控癌症的最好方法。目前,发达国家也在大规模普及通过肿瘤标志物早期筛查癌症的方法,并将其纳入了常规体检。这也是美国、日本等国家最近十几年来癌症死亡人数大幅下降的最主要原因。

罗永章呼吁,尽快将肿瘤标志物检测癌症纳入常规体检,并由医保报销,这样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癌症的医疗负担。

每一项科研成果都应经得起质疑和批评。罗永章说,他随时准备接受质疑和批评,而且愿意和同行们进行学术交流,但反对一些不负责任的评价甚至是故意伤害和污蔑。也希望媒体能准确报道他的科研成果、传达他的观点。



编辑:王慧文

关键词:癌症 肿瘤 检测 罗永章 一滴血可测癌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