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对教师使用“惩罚性调动”害处多多

2017年05月04日 15:18 | 作者:刘传斌 | 来源:红网
分享到: 

近日,某网站刊载《“惩罚性调动”真不是好办法》一文,引发我深深地共鸣。我们当地的一些管教育的领导在会上动不动就说:“你不认真工作,就调到村小去教书!”区域内对教师进行“惩罚性调动”似乎成了教育部门的撒手锏。

从城市学校、乡镇中心小学等条件较好的学校,调往农村或村小等条件较差的学校,以此作为对表现不好、师德不合格教师的处罚,不光会伤害教师,更会伤害教育,实乃教育惩戒之下策。

首先,此举会伤害那些条件差学校教师的感情,更无益于受罚教师师德水平的提升。农村学校、边远地区学校的教师,会因自己的学校成为不合格教师的“集散地”和“充军发配”的场所,而一次次受到心灵伤害。这等于是给他们都贴上了不优秀的标签,无异于是对他们辛劳付出的一种羞辱,让在此长期坚守的教师们情何以堪?

我曾经有一位同事,因不满教务处课时安排与领导大吵一架。于是,他被调往一所偏远小学。他变得心灰意冷、自暴自弃,根本无心上课。后来,他私自找了一位当地的初中毕业生为其代课,自己去谋第二职业去了。因专业素养、教学经验不足等因素,代课教师的授课效果肯定令人担忧。久之,不光影响教学质量,更可能误人子弟,给孩子们以后的学习成长埋下隐患。

再说,薄弱学校更需要优秀教师进行帮扶。而“惩罚性调动”却反其道而行之。师德不合格者的加入很难有正面价值,甚至会影响当地学校积极淳朴的教育风气,挫伤教师的教育热情,导致教师队伍的不稳定。这样的恶性循环一旦形成,将会使薄弱学校更加薄弱,教育质量下滑得更厉害。由此导致的后果是,破坏原有良好的教育环境,加剧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带来更大的教育不公。

所以,教育行政部门必须认真反思:“惩罚性调动”的出发点是什么?或许是让其在艰苦环境中接受再教育,痛改前非。但是,这样的做法只是一种教育懒政,教育惩戒的作用极为有限,甚至会带来严重的负面效应。对此,相关部门要谨慎为之,对待犯错的教师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秉承客观公正的原则,按相关规定处理处罚,让教师心服口服、认真反思,主动矫正自己的不良行为。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教师 教育 学校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