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
中央民大“56创”:小空间呵护大梦想

中央民族大学创新创业成果展。李红亮摄

中央民大“56创”外景。李红亮摄
蒲秋梅是中央民族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智能车队的指导教师。她清楚地记得,4年前,她指导的车队第一次参加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比赛,由于没有练习场地,师生们只好买来白板和图纸,自己动手画跑道,铺在公共走廊上进行练习。令她高兴的是,如此心酸的经历,以后可能不会再有了。
4月18日,中央民大文华楼,随着巨幅红幕缓缓拉起,一个集现代化、网络化为一体,面积达2000平方米的创新创业中心——“56创”,呈现在各族师生面前。
“经过近一年的奋斗,今天,我们终于迎来了这个时刻!用隆重且高规格的形式庆祝‘56创’的启用,充分体现了学校56个民族师生对创新创业的热爱和憧憬!”在中央民大创新创业中心启用仪式上,校长黄泰岩激情陈词。
“56创”这一名称,不仅寓意中央民大是56个民族学子共同的家园,更有“5”谐音“吾”、“6”暗含“顺”之意,希望广大学子的创新创业历程能够顺顺利利。
12间15平方米的固定创业工作室、300平方米的开放式流动办公区、72个流动工作位,切实满足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的场地需求,为团队寻找灵感与创意之源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厚植理念,积极推进
自李克强总理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以来,全国许多高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项目开展得如火如荼。
在创新创业理念的培养上,中央民大历来十分重视。2016年,学校制订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2016—2020年)》,厚植“全覆盖、全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逐步构建形成融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为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同年,学校成立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黄泰岩担任组长,并亲赴国家民委所属5所高校调研,参观兄弟院校创新创业基地,了解当前创新创业教育现状,明确了中央民大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方向。
在课程设置上,中央民大深化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内涵建设,增设了创新实验班科学研究专项计划,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增设专业实习研究专项计划,鼓励学生将创新研究和实习内容相结合;继续开展“创业训练营”,聘请企业导师系统讲授创业理论、创业技能,重点培养学生敢于担当、勇于开拓的企业家精神。
学校对创新创业教育项目的投入也在不断增加。2016年,中央民大投入经费564.3万元用于资助大学生科学研究训练和创新创业训练等项目410项。
这两年,中央民大逐步涌现出一批创业典型。经济学院经济学专业学生何理组建承锦控股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金融投资服务,拥有多项技术专利、商标专利。美术学院环境艺术专业学生刘浩明建立“左一煎饼”品牌,打造中西结合、口味各异的煎饼品牌,目前已有多家分店。美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穆一品创办“目一空间”,打造校园“目一咖啡”品牌。
“我们的创新创业教育,无论是理念还是队伍、师生的水平都相当不错。如果说最大的问题,那就是校园面积狭小,没有足够的场地和空间为学生提供硬件条件。”黄泰岩曾经遗憾地表示。
为了满足教学、科研的多层次需求,学校经过认真考察和反复研究,决定排除万难,利用现有资源,将学校文华楼地下室打造为创业空间。
打破瓶颈,创建空间
“第一次去文华楼地下室的时候,我甚至没了继续工作的激情。那里又黑又乱,堆放着各个院系的杂物,物业也在那儿办公。”“56创”项目负责人、中央民大教务处副处长马明胜说。
但马明胜清醒地意识到,如果不把握这个机会,“恐怕连地下室都要没了”。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推动下,在各个部门的配合下,教务处用一年时间完成了搬迁、设计、装修、购买设备等工作。
马明胜还和团队老师一起收集了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资料,并赴清华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学习先进经验,撰写了60多页的调研报告。最终,承载着中央民大人创新创业梦想、开启中央民大人才培养模式新篇章的“56创”,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全校师生面前。包括5个创业实践类项目和8个创业实训类项目的首批13个创新创业团队,顺利入驻。
走入“56创”,格调明快的设计风格,带给人强烈的现代感和时代气息。
中心设置创业实训室3间,共计250平方米,为开展全校性创新与创业培训提供专属空间;设置35平方米会议室2个、120平方米路演报告厅1个,充分满足中小型研讨论坛、项目路演、会议报告需求;设置10余处随时停靠的洽谈讨论区,让思维不断线、灵感不流失;设置200平米复式跃层创业咖啡,由“目一空间”创业团队全力运营,为广大创想家们提供温馨之港湾、创意汇聚之场所;设置150平方米机器人及智能赛车开发训练与实验展示专区,蒲秋梅和学生们再也不用为场地发愁了。
“在这里办公,是一种愉悦和享受。”学校信息工程学院2014级自动化专业学生、机器人智能车队成员瞿冉高兴地说,“学校能为我们提供一个专门的空间。这说明了学校对理工科的重视,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
“公司入驻后,感觉像突然有了一个家,又像给梦想穿了一双助跑的鞋子,我们浑身充满正能量。”“左一煎饼”负责人刘浩明说。
Coming网络有限责任公司是另一个入驻“56创”的项目,目前拥有“北京活动讲座预告”微信公众号以及由此衍生出的QQ、微信用户交流群和多个创业交流群。项目负责人沈晟感激地说:“‘56创’给我们团队提供了日常办公场地,解决了我们的燃眉之需。中心环境优美,设施齐全,为我们提供了更为便利的发展空间,为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提速“双创”,助跑梦想
“56创”到底能给中央民大学子带来什么改变呢?
根据中心的介绍,“56创”汇聚了创业教育、创新创业训练、创业项目孵化等各方资源,能为全校学生提供实训、指导、咨询、场地、资金等全方位服务。学校实践教学与创新教育指导中心、创业就业教育教研室、校友创业联合会、校青年就业创业服务指导中心等团队都将齐聚空间,融合学校、企业、社会、校友及学生社团的力量与资源,为全校师生提供多维度、全方位的服务与支持。
“简言之,‘56创’汇聚了全校所有的创业资源。学生可以带着项目来这里找团队,也可以怀着创业的激情来这里找项目。”马明胜说,通俗地讲,这里就是一个“孵化器”。学生有任何创意和想法都可以随时申请,老师可以随时审核通过。中心不仅提供资金的帮扶、导师层面的帮扶,也引入社会上的投资机构进行支持。
鲸西创意专属礼品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许会欣,对于搭上“56创”这班创业列车充满了惊喜:“‘鲸西’入驻后,犹如拥有了一个家,有了底气。我们的例会、项目研究全部都在‘56创’完成,在‘56创’决定公司的发展与走向,解决客户的每一个需求,完成我们的每一笔订单。”
据介绍,“56创”绝不是一个缺乏竞争的地方。学校会定期考核,未达到预期目标的团队可能会退出;发展成熟、适合走向社会的团队,也会随时搬出中心,寻找更大的发展空间。“这种流动性确保不会有项目在这儿永远占地,不必担心好的项目无立足之地。”马明胜说。
“我们要逐步建成以学校创新创业中心、学院开放实验平台、学生创新工作室、校内外创新实践基地为主的四类相互补充、分层实施、各有侧重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我们希望通过‘56创’的建设,给全校学生提供更多创新创业平台,真正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全覆盖、全融合的理念。”中央民大副校长宋敏充满期待地说。(王卫平 胡汉彬)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创业 创新 56创 中央民族大学


英国鸣礼炮庆贺小王子诞生
史上首位虚拟球童诞生 患病小球迷实现梦想
土耳其5.1级地震已致39人受伤
3名中国游客在埃及北部车祸中遇难
雅典市出任“2018年世界图书之都”
马克龙展开访美行程
我国首次深海考古调查发现第一个文物标本
多伦多市政广场降半旗悼念汽车撞人事件遇难者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