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财·知道财·知道
啃不动中国市场的Apple Pay
对于任何一种移动支付载体来说,中国市场都是一个可以撬动地球的支点——因为市场实在庞大,而且增长速度惊人。
但是跟进驻初期的大张旗鼓相比,现在的Apple Pay几乎很难被人想起。
基于各家银行跟苹果签订的保密协议,我们难以从官方层面了解Apple Pay来华一年半的用户数量、交易笔数和交易金额到底有多大。不过,记者从一家大型股份行和国有大行零售业务条线高管处获悉,这两家行的情况“不那么乐观”,持卡用户注册Apple Pay的占比分别不超过4%和2%,人数分别为300多万和100多万。而且,综合几名银行人士的说法,4%的占比已算是行业较高的了,很多银行也就在1%~2%之间。
相信这些说法,不会离实际情况太远。如此看来,从某种程度上,Apple Pay在广阔的中国市场初步宣告折戟。
那么,问题随之而来。为什么?原因当然不是iPhone出货量少了,虽然IDC数据确实显示,iPhone手机2016年在中国出货量下降23%,正被华为等国产智能机品牌挤出去。
以专业一点的姿态来说,当我们在谈论一种“pay”的时候,我们讨论的不是一种支付方式,而是承载商业场景的账户。这一点不只是针对Apple Pay,对其他手机Pay也一样。
先来看一个被动挤压因素:对手太强。去年第四季度,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到12.82万亿元,环比增长41.72%。其中,凭借着强大入口效应(社交、电商)和渠道黏度的天然优势,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依旧位列前两强,而且相加的市场份额比以前更大了,提高至91.12%;剩下的8名在9%不到的市场里厮杀。
Apple Pay在华首战不利的主要原因是商用场景太少。在线上,其他的支付载体已经全方面(或逐步)打造货币基金购买、基金保险等理财代销、购物优惠、出行、家政、电影票、彩票、水电煤缴费、转账等综合功能,而Apple Pay甚至还不能支持个人转账。
在线下,Apple Pay受理网络的铺设,受制于监管、产业环境、商户受众接受度等多重因素,远不如中国本土选手快。以减免商户手续费和商户消费优惠(这个需要与发卡行协同)为例,Apple Pay的力度跟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不是一个量级。此外,Apple Pay的受理终端是特定的NFC(近场支付)机器,通常商户会配备普通的POS机和扫码枪,但不一定会配备(或者说升级)Apple Pay需要的受理终端。要商户去升级受理终端,相应的补贴却又不到位,商户很难有动力去做。
综上所述,一个本来就没有入口优势的支付工具,缺少足够吸引用户的商用场景,在面对中国本土市场想象力巨大、执行力较强、商业基础完善的综合支付账户时,败下阵来并不意外。所以,Apple Pay的持卡用户绑卡占比只有两三个百分点完全可以理解。(记者 刘筱攸)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中国 市场
  
 


球迷风暴
毕业啦
斯里兰卡“螃蟹部长”的美食故事
格鲁吉亚新总理和内阁赢得议会信任投票
美商务部批准首批钢铁产品“232”关税豁免申请
联合国总部举行“国际瑜伽日”活动
中国美食节在特拉维夫举行
匈牙利国会通过“阻止索罗斯”法案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