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7"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要闻 要闻
丝路茶香——一位中国茶师的高加索传奇
新华社第比利斯5月8日电通讯:丝路茶香——一位中国茶师的高加索传奇
新华社记者李铭
格鲁吉亚人餐后多有饮用红茶的习惯,一杯清香四溢的红茶既可消食解腻,又能振奋精神,而他们最喜欢喝的一种红茶源于一位名叫刘峻周的中国茶师,所以这种茶在当地也被叫做“刘茶”。
惊诧于源远流长的茶缘,经友人介绍,记者一行在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老城一处幽深静谧的庭院里见到了“刘茶”的后人——81岁高龄的刘光文女士。
走进客厅,墙壁上那一幅幅黑白老照片以及随处可见的中国家具、茶具仿佛在诉说这个家庭与中国的渊源。刘光文开始缓慢而平静地向记者讲述起一个跨越万里、纵横百年的家族故事……
1893年,应俄罗斯茶商盛情邀请,刘峻周携12名茶工和大量茶籽、茶苗,经海路从广州港出发,历时三个多月抵达格鲁吉亚巴统港,开展茶叶种植。
经过三年艰苦工作,在茶商波波夫的土地上,刘峻周带领茶工开荒种树,逐步建起了暖房,焙制出第一批茶叶,证明了格鲁吉亚适合栽培种植茶树,为格鲁吉亚茶叶种植业发展奠定下基础。
在1900年巴黎万国博览会上,刘峻周培养出的适应当地气候、品质优良的中国茶新品种夺得金奖。整个格鲁吉亚为之轰动。获奖茶种后来被当地人称为“刘茶”,成为格鲁吉亚红茶鼻祖。
“刘茶”的成功带动了格鲁吉亚巴统地区的茶叶种植。不少当地人纷纷在巴统地区创办茶园,而刘峻周则毫无保留地向他们提供茶苗并传授茶叶种植技术。
数年间,红茶种植由巴统地区向高加索地区扩展。格鲁吉亚也成为苏联最主要的茶叶种植基地,产量一度占到苏联产茶总量的九成。时至今日,高加索地区出产的红茶品种大多源自“刘茶”。
为表彰刘峻周在茶叶种植推广方面的贡献,沙俄政府1911年授予他“斯坦尼斯拉夫”三级勋章,刘峻周由此成为首位未加入俄国国籍而获此荣誉的外国公民。1924年,他在格鲁吉亚工作满30周年之际,苏联政府授予其“劳动红旗勋章”。一时间,刘峻周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受到当地政府特别礼遇。
刘峻周一直心系祖国,不改炎黄子孙本色。在格鲁吉亚工作生活30余年,尽管当地政府多次劝说,刘峻周一直不肯放弃中国国籍。1925年,他决定携全部家人返回祖国;1939年,他在哈尔滨去世。
在格鲁吉亚的日子里,刘峻周尊重当地风俗习惯,同时将中国文化带到当地,与当地人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至今,格鲁吉亚巴统的恰克瓦镇仍保留着刘峻周当年生活过的阁楼,当地居民称它为“中国房子”。
格鲁吉亚政府已经决定将这座房子整修为刘峻周博物馆,以表彰他对格鲁吉亚茶叶种植业的巨大贡献。此外,巴统市历史博物馆专门设置刘峻周生平展厅,记述这位中国茶师在格鲁吉亚开展茶叶种植的历史。
刘峻周几乎以一己之力开创了格鲁吉亚茶种植产业,将悠久的中国茶文化远播海外。功成名就之后,他不忘故土、落叶归根,彰显了爱国如家的赤子情怀。
刘光文指着墙上的家族合影告诉记者,在爷爷的言传身教下,刘家子孙始终以爱国、自强为人生信条,以增进中格、中俄友谊为己任。在良好家风引导下,刘峻周子孙满门才俊,几个儿女都是俄语专家,为我国俄语教学作出开创性贡献。
刘光文1958年从国内赴格留学,后与格鲁吉亚画家基维结为伉俪,续写刘氏家族与格鲁吉亚的百年情缘。刘光文现为第比利斯自由大学教授、格中友好协会会长,1986年,刘光文率先在第比利斯东方研究所开设汉语教学,成为格鲁吉亚汉语教学第一人。如今,她培养出的汉语人才遍布格鲁吉亚各行各业,成为中格友谊的积极推动者。
刘峻周开创的“海上茶路”跨越了时空和地理阻隔,悠悠清茗,在中国和格鲁吉亚两国人民心中散发着历久弥新的醇香。如今,应格鲁吉亚政府邀请,来自中国的茶叶企业正在努力经营格方茶园,帮助格鲁吉亚尽早实现茶叶种植产业的复兴。一段绵延百年的茶缘,穿越历史,见证中格交流与合作的美好明天。
编辑:秦云
关键词:中国茶师 高加索传奇 一带一路


夏威夷火山周边已有19条裂缝 不断冒出有毒气体
阿尔及利亚诞生世界最大草莓派 长度近50米
“巨型发光人偶”亮相沈阳
巴勒斯坦“灾难日”巴多地再现冲突
世界最大无轴式摩天轮正式投用
中国医疗队获赞比亚政府“医疗合作勋章”
国家京剧院推出优秀武戏展演
奥地利国家美术馆举行免费开放日活动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