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打造中国品牌要有百年目标
新华社北京5月9日电题:打造中国品牌要有百年目标
新华社记者张辛欣、王攀
经国务院批复,自2017年起,每年5月10日设立为“中国品牌日”。人们期待着,这一天能够唤起更多的品牌意识,让品牌权益受到普遍的尊重和保护,并让这种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品牌体现着企业创新的智慧、制造的品质,倾注了生产者的情怀,传递着文化底蕴和价值理念,最优秀的品牌往往是一个国家的名片。“中国航天”和“中国高铁”,作为大国重器享誉海内外;百年瑞蚨祥,在一针一线中诠释出精益求精的技艺与匠心;几代同仁堂,向世人传递着“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诚信与风骨……每一个叫得响的品牌,都有自己恪守的品质与尊严。
打造中国品牌的意义,不仅体现在企业销售利润的报表上,同时也承担着传播工匠精神、净化诚信环境、展示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使命。
经过改革开放的洗礼,“中国制造”已经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在联合国公布的500余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20多种产量位居世界第一。“海量”的供应能力、完备的产业链条、适应全球标准的品质保障体系,为中国品牌攀登全球市场中高端位置打下了坚实基础。但是,中国品牌的影响力与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并不匹配。在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的2016年世界品牌500强中,中国的品牌仅占36席。
品牌建设任重道远。一方面,要改掉产品质量和性能欠佳的“硬伤”,不断提升品牌的内在价值;另一方面,要进一步释放创新动力,让有竞争力的品牌脱颖而出。树立品牌意识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在全社会树立讲究诚信、推崇发明、保护专利的意识,对假冒伪劣产品一追到底,对市场恶意行为严惩不贷。
纵观全球市场,任何一个享誉全球的品牌都需要几代人胼手胝足、披荆斩棘。铸就中国品牌同样没有捷径可走,要靠坚持不懈的努力和追求。
设立首个品牌日,我们应该瞄准百年后的盘点,将品牌意识、工匠精神、民族品格融入现代工业生产与管理实践,通过几代人的接力,打造叫得响、传得久的中国品牌。
编辑:薛晓钰
关键词:中国品牌 百年目标


球迷风暴
毕业啦
斯里兰卡“螃蟹部长”的美食故事
格鲁吉亚新总理和内阁赢得议会信任投票
美商务部批准首批钢铁产品“232”关税豁免申请
联合国总部举行“国际瑜伽日”活动
中国美食节在特拉维夫举行
匈牙利国会通过“阻止索罗斯”法案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