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
苗族老人杨会芝和她的“非遗传承坊”
“杨奶奶,您帮我看一下,这样点蜡对不对?”在贵州遵义市桐梓县马鬃苗族乡龙台村的“会芝刺绣蜡染”工坊里,几个妇女围着杨会芝,问个不停。
杨会芝戴上眼镜,一边仔细鉴赏这些徒弟的作品,一边说:“蜡染的最后一道工序最难,一定要掌握温度,手要稳,眼要准,不要着急,慢慢来。”
马鬃乡是红头苗族聚居地。红头苗族是苗族的一个支系,因妇女头饰盘红带而得名。7岁开始,杨会芝便跟着母亲学习苗绣、蜡染等手工技艺,20岁出嫁后,仍喜欢这些手艺。
龙台村地处高寒之地,和大多数村民一样,成家之后的杨会芝和丈夫一起,靠种植玉米、烤烟等获得一点收入,拉扯6个孩子读书、长大。
2009年开始,在乡里的推荐下,杨会芝参加省、市的各项民族手工艺比赛,多次获得第一名,被评为遵义市级非遗传承人。2014年,杨会芝的6个孩子全部参加工作,家庭经济负担大大减轻,乡里为她免费提供门面,开了“会芝刺绣蜡染”工坊,作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根据地”。乡政府经常组织当地妇女、年轻人来此上课,杨会芝免费教授苗族手工艺。
26岁的曲垭组苗族妇女马建容过去在青海、广州的工地上干体力活,2013年一次偶然机会参加杨会芝的培训,从此喜欢上了这些手工活。她也不出去打工了,只要没事就来跟杨奶奶学,实在来不了就在家绣花、绣围腰。
“小时候跟着妈妈学过一些,但很多已经忘了。我已经学了一年多了,点蜡还不标准。”马建容说。
其实,她是杨会芝的“得意弟子”,在今年桐梓县红苗艺术节刺绣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只要他们愿意学,我就愿意教。”杨会芝说。这些年,她培训过的人不少,最后留下6个徒弟作为她的“固定班底”。在“会芝刺绣蜡染”工坊,她们制作、销售苗族服装、首饰、包包等。随着名气渐渐增大,师徒经常接到一些外面的订单。
杨莹芝是年龄最大的徒弟,今年50岁,一直是村里的贫困户,去年开始跟着杨会芝学民族手工艺,她家当年就脱了贫。
今年马鬃乡在龙台村搞红苗风貌改造,计划发展乡村旅游,杨莹芝准备改造房屋作为客栈,让在四川打工的女儿回来上班。
“我年纪大了,没法出去打工,靠务农收入又太低,在‘会芝刺绣蜡染’工坊我每天有班上、有活干,一年增收几千元,家里以后搞乡村客栈,生活会越来越好。”杨莹芝说。
今年初,杨会芝带着6个徒弟成立了桐梓红苗艺纺服饰有限公司,产品销往遵义、重庆等地。她怎么也没想到,老了老了,竟然当了老板。
“不少人想加入我的公司,但现在场地还不够。”杨会芝说,“县里计划今年底在龙台村建红苗文化展览馆,一楼给我们做工艺展示,二楼搞成果展。我想,来我们这里旅游的人会越来越多,红苗文化传承这件事会越做越好。”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苗族 老人 非遗传承


强降雨来袭 广东多地暴雨预警
纪念“5·12”汶川大地震10周年慰问演出在四川举行
驱护舰编队鏖战海疆,导弹实射太霸气
四川发现20余座成汉时期墓葬 出土大量文物
也门总统府遭空袭至少6人死亡
中国援柬3号公路改扩建项目正式开工
第七届中德媒体对话在柏林举行
匈牙利总统授权欧尔班组建新政府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