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苗寨里的父子课堂:期待着有朝一日更多孩子走出大山

4月11日,海南省万宁市北大镇内罗村委会坡麻田村,吴光明和吴志平在没来上课的学生家做家访,给学生补课。在这里,学生请假缺课的情况并不罕见。

4月11日,海南省万宁市北大镇禄马学校大华寮村教学点正在进行升级改造。

3月8日,大华寮村教学点,吴光明旁听吴志平讲课。

4月11日,大华寮村教学点,学生们围观上课用的电脑。这是该教学点第一次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也是大部分学生第一次见到电脑。
距离海南省万宁市区40多公里的大华寮村里,有一个只有11名学生的教学点。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今年61岁的吴光明是这里唯一的教师。两年前,他的儿子吴志平从外地返乡,准备接过父亲的教鞭。今年,吴志平正式走上了讲台。
大华寮村藏在六连岭的深处,从万宁市区开车去要花一个半小时。“这里是苗族聚居的村寨,孩子们的母语是苗语,对普通话和海南话相对陌生。” 万宁市北大镇禄马中心学校校长苏默启说,语言不通是村里孩子上学的主要障碍。
万宁市北大镇禄马学校大华寮村教学点不大,对村民却十分重要。目前在校的11名学生,年纪最大的7岁、最小的4岁,都需要在这里学习3年左右,学会听说普通话、读写简单的汉字,才能到20多公里外的中心学校就读。
据苏默启介绍,由于教学点地处偏远、条件艰苦,许多外来任教的老师又无法与孩子交流,难以适应,来了就走,甚至不愿来。1979年,23岁的吴光明高中毕业,村干部找到他,希望他能回村里当一名民办教师。“作为从苗村走出来的人,我理解苗村孩子们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吴光明走上了讲台,一站就是37年。其间他也曾有过几个同事,但据曾在这里就读的吴志平说,其他教师退休或离开后迟迟没有新老师来,大多数时候为孩子们讲课的只有他父亲。
从吴光明的课堂上“毕业”的1000多名苗家孩子,覆盖了方圆数公里内的家庭,这其中就有他的儿子吴志平。
今年27岁的吴志平第一份工作并不是在家乡教书。他回忆,小时候村里经济条件不如现在,他是同龄人里唯一一个高中毕业后继续升学的。
从江西南昌的一所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体育教育专业毕业后,吴志平在南昌和海南三亚都当过体育教师。除此之外,他也像留在家乡的其他同龄人一样,学着开过挖掘机等。他很快发现这些工作“不适合自己”。
他说:“大城市的生活我也很喜欢,但我选择回来,是因为我喜欢教书,喜欢苗寨,喜欢这里的孩子。”

3月8日放学后,吴光明用摩托车送学生回家。早晨,家长要上山割胶,来不及送孩子时,学生也会自己到吴光明家里,坐两位老师的摩托车去学校。

3月8日清晨,一位苗族家长送孩子上学。

3月8日,吴光明取来国旗,准备在教室前的空地上进行大华寮村教学点的第一次升国旗仪式。经过升级改造,这片空地将成为操场。

3月8日,课间休息时,孩子们在教室前的空地上玩耍,吴志平坐在摩托车上看手机。
过完年,新学期开始,吴志平正式走上这个苗村学校的讲台,成为一名代课教师。
其实,吴光明在2016年年初就已经退休。退休的第二天,他一如既往地回到学校上课。今年年初,因为颈椎病和头痛,吴光明的身体状态大不如前,教学任务慢慢转移到儿子吴志平身上。“早上我妈把洗好的衣服拧干放在一个桶里,他(吴光明)也提不动了。”吴志平说,父亲身体不好,退休之后工作没人接替,也是他回乡的原因之一。
“咬着牙齿,送气,呲……”从拼音的声母、韵母,到发音技巧,吴志平教得细。他会耐心地纠正学生的发音,带着他们反复朗读。得益于自己掌握普通话和苗语,他不时用“双语教学”来提高课堂效率,“先用苗语讲,然后逐字翻译成普通话,带孩子们反复练习,这是父亲教我的方法。”
使用“双语教学”并不是最大的难题。吴志平说,时常会出现学生进度不同的情况。有的学生已经学会了拼音和写字,也会做20以内的数学题,而坐在同一间教室里的插班生可能连笔都还不会拿。如何协调也是一门学问。
吴志平上课的时候,吴光明偶尔会坐在最后一排旁听,晚上父子俩一起备课,交流心得。
由于有些孩子的家离教学点较远,路上还要翻山,吴光明早上常骑着摩托车接孩子们上学。而如今摩托车的引擎声还在,骑车的人是这对父子。后来,为了方便儿子去城里听课交流学习,也为了儿子找女朋友,吴光明给吴志平买了辆小汽车。海南的夏天来得比较早,4月初已经时常是气温37摄氏度的艳阳天。中午吃过午饭,吴志平会开着新车载着孩子们从家里回学校。
提及自己的生活,吴志平说:“27岁不想找女朋友,那是骗人的,可哪有时间去找。” 在不上课的时候,他像当地的很多年轻人一样,要跟着父母上山割橡胶。家里出了两个代课教师,吴志平说亲人都很支持他们的工作。现在家里的堂妹也在他的建议下进入了一所师范学校就读。
中心校长苏默启说,万宁市教育局已在全面规划大华寮教学点,校园环境整治正在进行,学校的各项设施也将日趋完善。学校现在有了可以举行升旗仪式的小操场,围墙也即将修起来。
“学校会越来越好。”吴志平期待着有朝一日,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
编辑:梁霄
关键词:苗寨 父子课堂 大山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