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
香港旅游迎来“新常态”
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香港旅游业迎来了一轮“小高峰”。香港入境处数据显示,五一期间整体访港人次上升5%,其中内地旅客近49万,同比上升3.7%,达到5年新高。对于内地游客而言,如今,购物天堂不再是香港旅游的显著标签,内地游客的香港之行正在走向“文化游”和“深度游”。
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香港旅游业迎来了一轮“小高峰”。香港入境处数据显示,五一期间整体访港人次上升5%,其中内地旅客近49万,同比上升3.7%,达到5年新高。内地“五一”上月香港旅发局的数据也显示,今年首季的访港旅客整体增加3.7%,内地游客增长3.8%,过夜游客增加6.3%。有分析表示,随着经济的复苏和经营环境的改善,进入2017年的香港旅游业正逐渐走出过去几年的低迷。然而,不同于以往狂飙突进式的飞速增长,今日的香港旅业在经历一轮深入洗牌和调整之后,正呈现出一些迥异于以往的“新常态”“新趋势”。
对于香港旅游的“新常态”,“五一”假期刚携全家出游香港的易凌深有体会。此次香港之行,因为是她和爱人第一次带着两个孩子出游,小儿子还不到三岁,起初她是有些担忧的。没想到,三天行程下来,旅行出奇的顺利和轻松。“迪士尼配套很完善,郊野公园也很适合带小朋友,整个行程缓慢而舒适,与我几年前去香港购物的喧闹紧张完全不同了。”
易凌的美好感受正是近来香港旅游业致力为游客打造的。近年来,随着旅业新模式的出现、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香港传统的旅游业经营模式也面临着挑战。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平均每日仅有约150个内地团访港,仅为往年高峰的一成;大多数游客选择以自由行方式到港。与此同时,相较于主题公园、太平山、黄大仙祠等传统景点,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选择能深入了解香港的“文化游”“深度游”。相比之下,曾与香港旅游密不可分的购物,则变得大不如前。
在此背景下,香港开始致力于提升旅游业竞争力。如今,点开香港旅发局网站,“购物天堂”的标语与海报不再,首页“香港之最”板块“焦点活动”上,一项项展览和文化活动呈现眼前,“罗浮宫的创
想———从皇宫到博物馆的八百年”“梦断城西”“AffordableArtFairHongKong(第五届)”“香港国际七人足球赛”“香港龙舟嘉年华”“中国戏曲节2017”……既有国际化的展览,赛事,又有中国传统文化展示,香港本土文化亮相,显示着这座城市的别样魅力。
通过旅游深入了解一座城市,这是现代游客的需求。“香港旅游其实有很多面,这次去香港前做攻略,看到‘香港体验行’的内容,我都有点怀疑我之前是不是去了一个假的香港。”易凌笑着说,多年前去香港就是看看太平山、维港夜色,然后就是购物,印象中的香港就是一个国际化的喧闹大都市。这次通过查资料,才知道香港有那么多的文化特色,例如,“本地文化深度游”会带领游客走进油麻地,这是香港九龙区一个热闹的平民社区,可以认识香港人的生活特色,逐一发掘鲜为人知的文化珍宝。“旅程会由粤剧世界走到现代电影国度,欣赏中式裙褂店雕龙绣凤的绝技,并在传统煮食用具店寻宝,深入探索这个充满魅力的社区。”“这样的宣传让人怦然心动,我未来的香港之行一定会选择这样的路线。”易凌说。
正如易凌一样,“五一”期间,很多内地游客走进香港,希望深度体验香港的文化魅力。近期热映的科幻影片《攻壳机动队》,因在香港取景,吸引了大批科幻迷来到香港寻找取景地;“张爱玲主题游”、文化博物馆金庸展亦吸引很多文学爱好者重温名家的文学之路;香港的郊野公园、海滩更是在“五一”期间成为内地游客新的热捧对象。
有专家表示,面对新业态、新模式、新竞争,单纯着力于“硬件”提升已难以满足游客日益复杂化的需求。如何同时加强“硬件”和“软件”层面的综合实力,为香港旅游业赋予新的形象与附加值,正是香港旅游业在“新常态”“新趋势”之下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香港 游客 旅游 内地



雄安“绿色拆除”10小时夷平8000平米建筑
尼日利亚村庄遭袭事件死亡人数上升至73人
亚美尼亚议会选举反对党领导人帕希尼扬为新总理
第71届戛纳电影节开幕
匈牙利新一届国会成立
马来西亚大选即将举行
强降雨来袭 广东多地暴雨预警
纪念“5·12”汶川大地震10周年慰问演出在四川举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