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7"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要闻 要闻
驻华大使眼中的“一带一路”:欧亚外交官畅谈新机遇

5月4日,瓜达尔国际机场的一处墙壁上,写着“UBL以中巴经济走廊客户优先”。随着瓜达尔建设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来此“淘金”。中新社记者 刘关关 摄
“一带一路”已经成为全球瞩目的关键词,不论是身在国内,还是远在海外,都能切实感受到这一重大倡议带来的深远影响。
身在中国的外国使节又有哪些不一样的感受?
本报记者为此书面采访瑞士、塞尔维亚、哈萨克斯坦三国大使,他们从各自的角度畅谈了自己眼中的“一带一路”,以及他们的祖国与中国的新机遇。
哈萨克斯坦驻华大使:
期待倡议作为合作长效机制稳固下来
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总统此次到京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哈萨克斯坦驻华大使努雷舍夫日前在接受北京青年报书面专访时表示,“一带一路”倡议已成为21世纪最大的草案之一。它将世界几乎四分之三的居民团结联系在了一起,创造了一个有助于跨境交流,投资和企业合作的全新体系。
北青报:您是怎么看待“一带一路”倡议?您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对促进地区发展以及深化有关国家间的合作有着怎样的意义?
努雷舍夫:2013年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正值国际社会面临严峻的宏观经济挑战、全球经济衰退以及世界股指急剧下跌这一困难时期。哈萨克斯坦高度评价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该倡议的提出对于应对全球经济挑战来说恰当而及时。
哈萨克斯坦与中国在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问题上保持着密切协作。两国领导人主张逐步实现哈萨克斯坦“光明大道”新经济政策倡议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倡议的对接。目前,我们与中方在产能合作领域共同落实了51个总价值达260亿美元的项目。我相信,这些计划的成功实施不仅将推动哈萨克斯坦的发展,还将推动整个地区的发展。总体上,“一带一路”倡议已成为21世纪最大的草案之一,创造了一个有助于跨境交流,投资和企业合作的全新体系。
北青报:您对论坛有着怎样的期待?
努雷舍夫:我们期待会后能够取得具体切实的成果。我们建议将哈中合作作为各领域合作的典范。例如,采取措施发展过境哈萨克斯坦的洲际陆路交通。为了彻底挖掘哈萨克斯坦的过境交通运输潜力,需要在物流和基础设施发展领域协同行动,统一边境口岸货物的通关程序,确定过境运输的协调关税政策等等,为这条交通运输走廊的货物流通创造“特殊”条件。采取措施利用过境交通将中国的产能转移到欧亚经济联盟的国家中去,在那里经过简单的组装,然后在本土进行生产。这或将拓宽加入全球生产链的潜力。
北青报:近年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光明大道”新经济政策的对接正在进行中。这个过程发展得如何?目前取得了哪些成就?
努雷舍夫:哈中是友好邻邦,近年来,合作的领域和水平在不断拓宽和提高。哈方对习近平主席2013年9月在哈萨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时提出的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中方也充分支持纳扎尔巴耶夫总统于2014年11月提出的光明大道新经济政策。2015年9月两国政府首脑根据友好谈判结果签署了《哈中政府联合公报》。光明大道新经济政策和丝绸之路经济带互补性很强,有着许多相似的目标,因此,哈中有意加强其对接合作。目前,哈中政府正在就2016年9月在二十国集团峰会框架下签署的光明大道和丝绸之路经济带规划纲要对接合作计划实施路线图的签署问题进行研究。总体上应指出的是,在上述规划纲要的对接过程中,我认为,无论产生什么困难,都应实现其最有效的对接。
北青报:“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为哈中关系带来了什么?
努雷舍夫:光明大道规划纲要是未来5年哈萨克斯坦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计划。目前,全国建成了长达913公里的公路,其中767公里实现通车。“西欧-中国西部”交通走廊哈萨克斯坦路段的建设已完成,“西欧-中国西部”交通走廊西起圣彼得堡,东至黄海之滨连云港,总里程达8445公里。此外,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在对哈萨克斯坦人民的题为《哈萨克斯坦第三个现代化建设:全球竞争力》的国情咨文中还强调:“要与中国一道,使哈萨克斯坦生产投资规划纲要得到有效落实。与中方已达成了共识,目标也已经明确,需要具体落实。这种现代化生产模式将为哈萨克斯坦人创造2万个新增就业岗位。目前,已有6个项目开始动工实施,3个项目已经投入运营,江淮(JAC)电动车组装厂项目就是其中之一。
塞尔维亚驻华大使:
中国投资者在塞尔维亚非常受欢迎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前夕,塞尔维亚驻华大使接受了北京青年报记者书面专访。米兰·巴切维奇表示,塞尔维亚非常支持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塞方未来期待公路、铁路、水路等基础设施方面能够有充分改善和发展。中国和塞尔维亚互免签证已于2017年1月15日起正式生效。提及这一便利化措施,米兰·巴切维奇表示,旅游领域是塞方最期待和中方合作的领域,希望塞尔维亚可以成为中国游客向往的目的地。
北青报:“一带一路”倡议提出3年多了,您如何看待这项倡议?
米兰·巴切维奇:塞尔维亚非常支持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我们认为这项倡议将有助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发展。这项倡议是基于“双赢”原则提出的,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国家支持这项倡议的原因。
北青报:对于“一带一路”倡议,塞尔维亚感兴趣的是什么?在这项倡议下,中塞两国目前已经取得了哪些合作成果?
米兰·巴切维奇:因为塞尔维亚的地理位置,我们未来期待公路、铁路、水路等基础设施方面能够有充分改善和发展,以连接中欧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匈塞铁路就是中塞两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合作的一项重大成果,这也是在中国中东欧“16+1合作”机制下实现的一个合作成果。这一项目将改善交通基础设施,促进地中海盆地和中欧之间的贸易往来。我认为欧盟不会对这一项目设置什么障碍,这一项目也会按照既定时间表一步步实施。
北青报:塞尔维亚总统除了出席此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还有什么行程安排?
米兰·巴切维奇:刚刚赢得总统选举的武契奇将率领塞尔维亚代表团出席论坛。代表团成员包括塞尔维亚交通、基础设施、经济、农业、环境、教育、科技等部门的部长。在论坛召开期间,武契奇将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总理李克强举行双边会谈。我想强调的是,武契奇致力于同中国展开全方位的合作。此外,代表团还将造访河北省,参观河北钢铁集团,并同一些在塞尔维亚开展项目的中国企业举行会谈。
北青报:您此前曾提到中塞两国关系已进入了新篇章,目前,中国企业在塞尔维亚现状如何?塞尔维亚对于吸引外资,有什么优惠条件?
米兰·巴切维奇:吸引外资对于塞尔维亚来说非常重要,中国投资者在塞尔维亚非常受欢迎。塞尔维亚政府对外国投资者没有任何限制,对于他们的投资都是支持的。塞尔维亚在地理位置、政治稳定、技术劳动力、激励和优惠政策方面具有优势。塞尔维亚目前与多个国家的自由贸易协定可涵盖约8亿人口的市场,从塞尔维亚出口,可享受互免关税待遇。在塞尔维亚工业、农业、能源、采矿等领域,外国投资者拥有巨大机遇。
河北钢铁集团此前在塞尔维亚收购了斯梅代雷沃钢厂,这将对塞尔维亚经济起到促进作用。我们希望这一项目的成功能够树立良好榜样,以此吸引更多的中国企业来塞尔维亚投资、做生意。目前两国可能还会达成的合作项目有工业园区、贝尔格莱德机场的特许权、废水处理设施建设、多瑙河港口、垃圾焚烧发电厂等。
瑞士驻华大使:
可以预见中瑞建立不同形式创新合作
瑞士联邦主席多丽丝·洛伊特哈德是首位接受中方邀请出席论坛的国家元首。
在论坛召开前夕,瑞士驻华大使戴尚贤就相关问题接受了北京青年报记者书面专访。戴尚贤在采访中表示:“瑞士欢迎中国‘一带一路’的倡议,‘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为各个国家提供了一个在全新背景环境下见面交流的机会。我们希望论坛能够带来新的、积极的动力。”
北青报: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框架下,两国在创新领域有哪些合作机遇?
戴尚贤:全球创新指数和世界经济论坛的《全球竞争力报告》等多项国际排名连续多年显示,瑞士是全球创新排名第一的国家。瑞士和中国在2016年建立了创新战略伙伴关系,在该框架下,两国一直致力于在政府层面建立平台和制度化框架。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我们可以预见瑞士及其私营企业可以在基础建设、能源供给、资金、风险控制和保险等领域与中方建立不同形式的创新合作。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将会在相关项目上进行投资,而瑞士作为亚投行的创始成员国,也会以某种方式加入到这类项目的决策、融资以及执行等过程中。
北青报:中瑞在金融领域已经建立了稳固的关系。您能向我们介绍一下两国在金融合作方面的最新发展吗?两国将如何在金融领域建立金融联通?
戴尚贤:瑞士目前正在建成为人民币国际化在欧洲的主要中心之一。今年4月,由瑞士联邦委员兼财政部长于利·毛雷尔(Ueli Maurer) 带领的高级代表团以及来自瑞士银行业、保险业和金融业的代表共同访问中国。代表团同中方举行了30多场双边会谈,参加了多个由中国部委、官方、国有机构和金融中心举办的推介活动。双边会谈聚焦双边和多边问题以及在国家和私营领域的具体合作。
北青报:对在瑞士投资的中国公司而言,瑞士有哪些优惠的商业政策和机会?对有意向在瑞士进行投资的中国企业来说,他们如何有效地展开活动,规避风险?
戴尚贤:对于中国投资者来说,瑞士有一些特别具有吸引力的因素。首先是政治稳定。同时,我们也拥有一流的教育水平,多种语言能力,优惠的税收制度,劳动力和劳动法的灵活性以及非常高的创新水平。瑞士也是通往其他欧洲市场的优秀平台。
在太阳能、信息通信技术和制药行业,已经有相当多的中国企业活跃在瑞士。瑞士领先的产业集群也吸引着投资者进入。中国企业目前可以选择多种方式投资瑞士。其中,在瑞士注册成立销售部门、研发中心、全球总部等商业职能部门也是广泛选择的方式之一。
北青报:“一带一路”倡议下,对瑞士企业而言有哪些新的商业机遇?
戴尚贤:瑞士欢迎中国“一带一路”的倡议,以此加强中国与欧洲(以及该地区各国)之间的贸易关系。为了加强新丝绸之路各国之间的联系,改善基础设施是重中之重。“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了诸多与中国企业合作的机会,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金融和职业服务、先进制造业以及运输和物流行业。瑞士的工业公司也为中国国有企业提供了大量专业技术,瑞士在农业方面的经验和专长也可以很好地满足中国新成长的职业农民转型的需要。
本版文/本报记者 赵萌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驻华大使 一带一路 欧亚外交


夏威夷火山周边已有19条裂缝 不断冒出有毒气体
阿尔及利亚诞生世界最大草莓派 长度近50米
“巨型发光人偶”亮相沈阳
巴勒斯坦“灾难日”巴多地再现冲突
世界最大无轴式摩天轮正式投用
中国医疗队获赞比亚政府“医疗合作勋章”
国家京剧院推出优秀武戏展演
奥地利国家美术馆举行免费开放日活动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