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财·知道财·知道
“世界茶王”:“哈中国茶”成潮流
中新社漳州5月12日电 题:“世界茶王”:“哈中国茶”将成潮流
中新社记者 林春茵 张金川
“过去有人‘哈韩’、‘哈日’,在汉语流行的今天,是不是可以让世界来‘哈中国茶’、‘哈中国风’呢?”“世界茶王”、知名台商李瑞河说,“一带一路”建设打开新通路,将把中国茶和茶文化推向世界。
近日,台湾媒体“清新福建行”走进台胞祖籍地福建漳浦,天福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李瑞河细数了“一带一路”对两岸茶产业的影响和商机。
在李瑞河看来,早在古代丝绸之路时期,茶叶就作为奢侈品沿丝路走出国门;而今共建“一带一路”,又为两岸茶产业注入新动力。“古代丝绸之路是商路,也是友好交流之路;茶文化讲究和谐,与建设‘一带一路’是相契合的。”
李瑞河说,海外市场还需5到10年的市场培育期,这为两岸茶产业融合、携手共进提供机会。台湾茶产量虽持续走低,却已形成精致高单价态势,大陆则胜在产量高企,“两岸联手,持续输出茶文化,才能更快培育海外市场”。
“台湾茶有许多创新的调配理念,却因缺乏原材料而苦无用武之地,逐渐失去竞争力。”李瑞河援引台湾官方统计数据指出,台湾茶叶产量近年锐减,外销能力殆尽。
“若不搭上‘一带一路’快车,将失去挽回台茶颓势的机会,台农将更可怜。”李瑞河冀望台湾茶农效仿福建安溪茶农,铸成十万大军,实施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
李瑞河西进大陆的成功印证了他的判断。1993年,在台湾拥有上市茶企的李瑞河将60年的台式经营管理模式移植到漳浦;20年后,李瑞河在大陆创办的天福茶企再度上市。
“一开始只是想开300家店就好,没想到一下子开到1300多家,步子大的时候,一天同时开几家。”如今,“天福”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茶叶综合企业,下设茶叶及茶食品厂、博物馆等,还创办漳州科技学院,面向海内外招生。“天福”的茶产品远销东南亚和美洲。
“天福”的发展是大陆茶产业的一个缩影。近20年间,大陆茶产业增长惊人,产销量占全球四成左右。
来自中国农业部、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等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近三年来,中国茶叶产量持续微涨,2016年达243万吨;对外出口量也连续上扬,2016年达32.9万吨。
连日来,来自尼泊尔、肯尼亚、斯里兰卡、南非等8个国家的36名官员和专家正在漳州科技学院研修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此类援外培训班已举办17期,惠及44个国家和地区,其中270人获得中国茶艺师初级证书。
“办学不仅培养人才,更传承茶文化。”李瑞河说,他人生想做的三件事,即在高速公路服务站为往来客人奉茶、开设茶博物院和办学,在台湾没做成,在大陆全部实现了。
82岁的李瑞河,创业不止步。他说,“天福”正积极布局海外,希望“一带一路”拓宽通路,让全世界都来喝茶这种“和谐饮料”。(完)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台湾 世界茶王 中国茶



球迷风暴
毕业啦
斯里兰卡“螃蟹部长”的美食故事
格鲁吉亚新总理和内阁赢得议会信任投票
美商务部批准首批钢铁产品“232”关税豁免申请
联合国总部举行“国际瑜伽日”活动
中国美食节在特拉维夫举行
匈牙利国会通过“阻止索罗斯”法案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