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洋议事员”走俏上海国际社区 成中外居民关系“润滑剂”
作者 张凯乐 郑莹莹
来自菲律宾的王煊熔,是上海荣华居民区“中外市民议事厅”的外籍议事员。她来中国已有30余年,在沪上国际社区中的日常工作是推广文明倡议。
王煊熔说,父母都是菲律宾华人,她5岁时第一次接触中文,相比其他没有中文基础的外国居民,自己在处理日常事务上相对游刃有余。
作为沪上知名国际社区,地处上海长宁区的荣华居民区吸引了来自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3.3万人口,其中境外人士占57%。传统社区工作方法在国际社区“水土不服”,因此有了国际化的“中外市民议事厅”。
“中外市民议事厅”中像王煊熔这样的外籍议事员共有6名,来自澳大利亚、菲律宾、日本、西班牙等国家和地区。他们活跃在社区活动中,积累了很高的人气,社区居民也爱跟他们打交道。
王煊熔是全职妈妈,除了当“洋议事员”,空暇之余还“兼职”教外籍居民中文,她也热衷分享“生活心得”,中国的移动支付和共享单车给她留下深刻印象,“现在我们买菜都不用带现金,来回都骑自行车,非常方便”。
来自西班牙的瑞卡多,也是“中外市民议事厅”的外籍议事员。他负责收集邻居们的意见和建议,再反馈到市民议事厅,供大家共同商讨。
瑞卡多说,既会英文又会中文,让他成为邻里间的“润滑剂”,中外邻居之间有摩擦都爱找他帮忙。
从初到上海时的语言不通,到如今能用流利的普通话与人畅聊热播电视剧,瑞卡多打趣说“阿拉也是上海人”。他说,来上海20年间,见证了这里点点滴滴的变化,也愈发喜欢这座城市。
自2014年成立以来,“中外市民议事厅”成为上海荣华居民区一张对外的“国际名片”。没有国界的社区服务,是打开外籍居民“心门”的钥匙,增进了中外居民感情。
年逾花甲的市民议事厅发起人王爱莲与外国居民打交道时毫不拘谨,见面拥抱、亲吻脸颊的西式“招呼”已成家常便饭。
说起“洋议事员”,她颇有感触,“中西方居民更像是形成一种互补,社区活动中的中国文化让外国居民着迷,反过来,外国居民在垃圾分类等方面的环保经验又值得中国居民学习”。
编辑:梁霄
关键词:洋议事员 上海 国际 社区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