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秀·风采秀·风采
魏金山:一位劳动模范的“扶贫情结”
办学20载,举债120万,这样的结果会让很多人唏嘘不已。然而,在驻马店市劳动模范、新蔡县九七学校校长魏金山眼里,却是他人生黄金时期最大的收获:18名孤儿在校费用全免,先后减免了2000多名单亲贫困孩子、父母有重大疾病的孩子、其它经济困难的孩子学费,为学校贫困教职工累计提供100多个就业岗位。“办教育最大的价值,是实现社会最大效益化”,这些沉甸甸的成绩,缘于他心底滋生多年的“扶贫情结”。
“决不让一位在校生因贫失学”
五月的豫南大地,麦穗飘香。5月12日,家住河南省新蔡县河坞乡陈庄村贫困户韦新华家迎来了尊贵的“客人”。驻马店市劳动模范、新蔡县九七学校校长魏金山手提着慰问品和帮扶金来到了他家,看着韦新华懂事的孙子韦童童帮着老人干着力所能及的农活时,魏金山心里非常欣慰。
今年11岁的韦童童,在他9个月大小时,他的妈妈只身去深圳当保安,之后便没有了音信。他的爸爸韦向峰后来前往寻找,也与家里失联。于是,韦童童只有偎依着爷爷奶奶生活。苦命的家庭总是多灾多难,他的奶奶刘素芳高血压引发偏瘫,目前已患病17年。他的爷爷韦新华几年前遭遇一场车祸,落下了偏头疼的病根,还患有严重的疝气病,不能干重活。这样以来,一家老小只有靠4亩薄地和最低生活保障金维持生活。又到了预缴新学期学费的时候。魏金山在家庭走访时得知韦童童一家人的不幸遭遇后,便主动把他家作为帮扶对象,尽心尽力来帮助这个贫困的家庭,当场表示对韦童童的学费实行全免,并作为校园贫困生救济金的资助对象加以关心和关爱。
据统计,目前在新蔡县九七学校,共有16名贫困户家庭子女在此就读。“这些学生,将是我们学校重点关爱的对象。精准扶贫和脱贫攻坚,是全社会需要参与的事情。我们会主动站位,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齐短板,学校也要拿出实际行动对这些贫困生进行帮扶和资助,使他们家早日摆脱贫困,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一道迈向小康社会。”
就是基于这种“扶贫情结”,新蔡县九七学校建校20年来,对2000多名贫困生累计资助60多万元,确保每一位在校贫困生不因家庭贫困而失学。现在,已有46名学生考入了全国有名的重点大学。每逢暑假、寒假,便会有大学生结对成群地来看望魏金山,感谢他的培养教育之恩。
“要让每位教职工过上体面日子”
“一个学校就是一个大家庭,我们在确保每位在校学生不因贫困而失学的同时,也要让每位教职工过上体面日子。”
家住河南省新蔡县化庄乡陈李庄村西刘营的郑树红,说起驻马店市劳动模范、新蔡县九七学校校长魏金山,总是眼含热泪:“俺这一家大小,对魏金山的帮扶与资助一辈子都会感恩不尽,但也知道一辈子也会报答不了的。”
今年50岁的郑树红,因家境贫困、兄弟多的缘故,26年前倒扎门到妻子刘心芳家落户,后来与刘心芳又先后生了两个女儿、两个儿子。今年43岁的刘心芳,在小时候得了脑膜炎落下了痴呆后遗症。在他们的四个孩子中,除了大女儿智力正常外,其他3个孩子都属于智障儿。郑树红的老岳父在30多年前就下世了,他的老岳母赵兰英今年74岁高龄,因脑血栓落下了手臂不灵活的后遗症,不足1.4米的个头,体重只有25公斤左右,好在她还能照顾一家人的生活。平常的日子,郑树红便在外打工挣钱养家。
8年前,经人介绍,郑树红来到了新蔡县九七学校打工,在学校餐厅当厨师。2010年4月16日,郑树红一不小心把手插入旋转中的电风扇中,造成右手损伤。魏金山得知后,二话不说立即开车把他送到了驻马店市中心医院进行治疗。郑树红住院的日子里,需要到他家拿新农合医疗本办手续,魏金山才发现他家的家境是如此的困难,简陋的住房内没有一件价值10元的物品,且一家7口人中有5人生活不能自理。后来,6347元的医疗费便由魏金山全部承担了下来,还组织全校师生为郑树红家举行献爱心活动,魏金山又把39762元爱心款和487件生活用品亲自送到了他家。
2007年暑假,一位老人扯着一位孩子来到了新蔡县九七学校,说要给看大门,除了九七学校哪里也不去。魏金山很是奇怪,就问那位老人为什么?老人说,方圆十里的人都夸你人好、心好啊!
原来,这位老人名叫高连东,来自河南省新蔡县河坞乡孙湾村高湾。高连东11岁时没有了爹娘,后来在村孤儿院长大。娶妻生子后,又连遭厄运,闺女、老伴、儿子先后因病去世。媳妇带着孙女再改嫁时,高连东把孙子高同喜留了下来进行抚养。高连东起初靠着家中的8亩地维持生活,每天还要护送孙子过河到5里开外的梁夹道村小学上学。再后来,高连东听说到了九七学校和魏金山校长,便手扯着孙子前来打工,“我想把孙子也交给你,你就当个狗娃喂着,学校剩下的饭就够他吃的了。”
依然是心底的“扶贫情结”,让魏金山接纳了老人在学校看大门,一看就是10年。10年来,魏金山完全把老人当做自己的父母去养活,不知道给高连东买来了多少件一年四季换洗的衣服,每月还给他发工资、奖金、福利等待遇。他的孙子每年所需4000多元的吃住、学费和衣服,在上学期间从未收过分文。今年71岁的高连东,说起魏金山就感动不已:”他真是天下难得的好人,我要学会知恩、感恩,尽心尽力在学校多干点活,修剪下花草,修修损坏的学生桌椅,尽量让校长少操点心。我的孙子高同喜也长大了,目前在新疆乌鲁木齐创业。九七学校,以后也就是我的家了。”
就这样,魏金山情系学校贫困教职工,累计为他们提供就业岗位100多个,先后为贫困教职工发放救助金 30多万元,使他们感受到了一个社会大家庭的融融亲情与温暖。
“尽力让每位五保老人实现精神脱贫”
走出校园,走进敬老院,是魏金山在学生中开展家风和感恩教育的有效方式。今年母亲节前夕,新蔡县陈店镇敬老院98岁的孙刘氏怎么也不会想到,魏金山会早早提着一个大蛋糕,专门赶到敬老院来给她过生日,并祝福她母亲节快乐。老人一边吃着蛋糕,一边微笑着说:“好甜,好酸,我吃的好饱好饱!”
多年来,魏金山秉承“尽力让每位五保老人实现精神脱贫”的目标,一直坚持到河南省新蔡县河坞、佛阁寺、十里铺、陈店等乡镇敬老院慰问,不仅给老人们洗头、洗脚、捶背、整理房间,送去文艺节目,而且还送去棉衣、大米、大鱼、食用油、面粉、粽子、鸡蛋等慰问品,并与老人们一起包饺子、拉家常,让他们体会到了亲如一家的那种情感。
魏金山爱老、敬老、孝老的思想情怀和境界,深深感动着敬老院的老人们。每每等到敬老院菜园的蔬菜丰收上市之时,河坞乡敬老院的老人们总会采摘来最新鲜的蔬菜,开着三轮车把菜送到新蔡县九七学校,表达着他们对魏金山那种孝道精神的回报。
“老人的内心都是孤独的,老人老了,最贫困的地方莫过于心。老之老以及人之老,这种换位的深入思考必须使我从尊老、爱老、敬老做起。”魏金山说,让五保老人实现精神脱贫,乃是精准脱贫帮扶工作中的最大的成就。
魏金山,中国农村最为普通不过的一位劳动模范、小学校长。因家庭贫困,止步于大学校园门外,那时心底就滋生出“扶贫情结”。国家扶贫开发30年,他立足于学校这个不大的地方,靠自己的实际行动,默默参与社会扶贫20年,并让“扶贫情结”开花结果,落到实处。他说,有一朵花开叫幸福,开在心里,心里就乐开花;开在手里,手中就会有余香……
编辑:位林惠
关键词:劳动模范 学校 扶贫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