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拒绝捐款让“逆生长”女儿尊严活
4岁女孩疑患全球罕见病症RETT(属于神经系统严重失常现象,广泛性发育障碍),简单点说就是“逆生长”,这种病需要家人时间、精力和财力的无限投入,且不能治愈。但孩子的妈妈拒绝外界的捐款,怕没法回报社会。她要和丈夫一起承担这份责任,让一家人有尊严地生活着。
重组家庭的过重负担、夫妻俩不高的收入、身患慢性重病需要持续烧钱的幼女,这个家庭跟去年引发广泛讨论的“卖文救女”罗尔家庭比,肯定更有理由被救助。拒绝社会捐款、希望开网店自力更生,这位想独立承担家庭责任的坚强妈妈,用自己的行为,重新定义了尊严、责任和爱心的含义。
这位妈妈用自己朴素的想法和务实的行动告诉我们,尊严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挣钱养家,不把属于自己的责任推托给别人,造成别人的负担;接受别人的爱心和捐款就一定要偿还,自力更生才能让自己和孩子更有尊严地生活。
“罗尔事件”除了严重损伤了公众行善的积极性,也引发了关于救助底线的思考。社会捐助是被救助对象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还是不影响救助家庭生活品质,自愿掏钱的“冤大头”?不同的选择体现的是求助者对尊严和责任的理解,也是对待爱心和善意的态度。
而救助者的求助底线会直接影响公众行善的意愿和积极性。不加克制滥用公众的善心,损伤的是整个社会慈善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最终受害的是真正需要救助的人群。
像珍爱自己的尊严一样,珍爱爱心的分量,自助者,天不助之,人亦助。绵阳的一家爱心企业愿意把他们的产品无预付款给这位妈妈,售卖后再以最低出厂价收取产品成本费。爱心企业用更有尊严的方式成全了这位妈妈的尊严,他们共同给了爱心更良性运行的方式。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尊严 捐款 拒绝 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