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去编制化”是高校“去行政化”第一步
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曾名确表示,将建立健全以合同管理为基础的用人机制,研究制定高校、公立医院不纳入编制管理后的人事管理衔接办法。2015年5月,北京市发布的《关于创新事业单位管理加快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意见》中就明确提出,对现有高等学校、公立医院等,逐步创造条件,保留其事业单位性质,探索不再纳入编制管理。(5月14日央视网)
高校、公立医院等二类事业单位,将逐步取消事业编制,实行全员聘用制度,所有人员实行合同管理,高校、医院掌握了用人自主权,退出通道被彻底打开,人员能进能出,等于打破了高校教师和医务人员的“铁饭碗”。特别是,对高校教师和医务人员实行合同管理,高校、医院与聘用人员建立起契约关系,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促使教学和科研水平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进一步优化,医患关系进一步和谐。
事实上,推进高校、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实行全员聘任制,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清除高校和医院和传统管理体制的“行政化”弊端,建立起以专业化和公平竞争为核心的职场文化,这是对中国高校和公立医院长期以来“官本位”文化的一种消解。这也意味着,高校教师和医务人员将不必再通过“铁饭碗”和仕途来体现自身的价值,只要努力工作,通过年功积累就可打破职业发展的天花板。再者,破除高校教师和医务人员“终身制”,优胜劣汰,使人才脱颖而出,能进能出,良性流动。
不可否认,过去一些高校和医院,已经脱离了事业单位的本质,已经变成了“准行政部门”。而某些高校和医院领导,既是“学术老大”,又是“行政大佬”,在高校和医院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处在通赢与通吃的地位,占有大量的社会特殊资源,行政至上而非学术至上,实际上已经牢牢主宰了他们的思维定势。如此语境下,高校和医院一边在为叫喊“去行政化”而歇斯底里,一边又在为享受“行政化”而乐不思蜀。
有专家指出,高校和医院行政化日趋激烈,去行政化是事业单位改革的重中之重。换言之,“官本位”这颗寄生在社会肌体上的大毒瘤,已经严重侵入和腐蚀了当今的高校和医院,也严重影响着高校和医院的价值判断与利益分配。特别是,在“官本位”活色生香的语境下,哪怕是有再多的教授和医师成为官员,也不足为奇。问题是,当教学不归教学,医术不归医术,行政不归行政,几个元素的位置交错重叠、混淆不清时,教书育人和治病救人,只能成为教授和医生贴在脸上的一张“标签”,这无疑是大学生和患者的一种悲哀。
因此,高校、医院“去编制化”,是“去行政化”的第一步。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的行政级别,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这是对高校、医院“去行政化”的刚性要求。然而,高校、医院”去行政化”,不是退出事业编制,减少几个内设机构和领导职数,就一蹴而就了。关键是,要从根本上消除潜伏在高校、医院领导头脑中的“官本位”思维,让他们回归教学和治病的本位。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高校 医院 去行政化 行政


球迷风暴
毕业啦
斯里兰卡“螃蟹部长”的美食故事
格鲁吉亚新总理和内阁赢得议会信任投票
美商务部批准首批钢铁产品“232”关税豁免申请
联合国总部举行“国际瑜伽日”活动
中国美食节在特拉维夫举行
匈牙利国会通过“阻止索罗斯”法案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