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职业“黑粉”需要监管“漂白”
近年来,随着网红文化的不断发展,受雇网上诋毁辱骂他人的黑粉这一群体也越来越被大家所熟悉,甚至还出现了专门以此盈利的团队。这些人被称为职业黑粉,也被普通粉丝简称为黑子或职黑。记者调查发现,一些职业黑粉头会拉一些下线,接单后先由粉头编好文案,再通过微信群分发到各个下线手中,双方根据工作量按日结算工资。(5月22日《辽沈晚报》)
“黑粉”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喷子”,一般“喷子”往往只是普通人,临时起意或偶尔跟风喷一喷他人。而职业“黑粉”则是被有偿雇佣的职业“喷子”,专事暗箭伤人,从中牟利,这些人因此成为明星或网红们的粉丝“作战”的主要敌人。其背后的金主、正主叫他们喷谁就喷谁,叫他们好久喷就好久喷,叫他们怎么喷就怎么喷,在一只“无形的巨手”操纵与驱策下,大赚黑心钱,道义情操、人格尊严被远远地抛弃。职业“黑粉”也因此被网友指斥为,“这才是真正的脑残粉”,“自甘堕落的节奏”,“污染社会风气”。
在赚取昧心钱的同时,职业“黑粉”不仅无助于娱乐圈生态的改善,反而给娱乐圈制造了污浊空气、杂音噪音、混乱动荡,无异于另一种网络暴力。比如据报道,一位常年混迹于粉丝论坛的人士透露,一线明星几乎都养有嫡系的职业“黑粉”,如果竞争对手闹出某方面的所谓丑闻,就让职业“黑粉”深度扒皮、推波助澜,从而提升自己,争抢代言与片约,“当年某Z姓女影星身陷丑闻,五六个与她同级别女星,同时派出‘黑粉’落井下石”。一些操控者有组织、有计划地组织职业“黑粉”,对竞争对手的作品恶意刷差评,以负面评价引导路人,则更是常见现象。所以我们常常深切感受到,娱乐圈似乎没有良性竞争,却充斥着谣言、绯闻与争斗。
职业“黑粉”不仅严重危害社会公序良俗,也公然违背相关法律法规。正如律师所言,职业“黑粉”涉嫌公然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涉嫌侵犯公民个人的名誉权,或侵犯法人的商誉。尚不构成犯罪的,可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等规定给予拘留、罚款等行政处罚。情节严重构成诽谤罪的,根据《刑法》,行为人可能被判处三年之下有期徒刑。而职业“黑粉”背后的雇佣、组织、教唆者,也可能要其承担侵权的连带责任。故而,培养职业“黑粉”,或争做职业“黑粉”,都蕴藏着较大风险,想喷人者需要谨慎。
面对职业“黑粉”风行,相关部门不能做看客,应积极应对,正本清源,打击这种另类的网络暴力,让他们由黑变白,从阴暗走向阳光,以维护网络环境。据说,如今职业“黑人”已经形成一条完整产业链,在此链条上,既有负责拿钱喷人的“黑子”,也有负责联系“黑子”、给他们发单的“群主”,以及位于链条最开始一端的需求方客户。要斩断这根链条,当从明星、网络主播及其背后的经纪公司、直播平台入手,严禁他们利用这种网络力量传播虚假信息,公然侮辱或诽谤他人,损害网络文明。网络文明也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黑粉 职业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