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传统工艺雕琢出时代的“新模样”
在结束杭州、桐乡的采访之后,5月21日至23日,中国文化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媒体的记者赴东阳与乐清,继续深入开展“走进非遗第一线”振兴传统工艺浙江行采访活动。
“在一定的历史节点上,一项传统工艺必有其鼎盛与辉煌。振兴传统工艺与时代大背景息息相关。”“政策利好、人心所向,可谓传统工艺界之春和景明。”……一路上,关于时代与艺术命运的话题时不时被传统工艺从业者提到。在浙江这块热土上,传统工艺如何紧握时代脉搏,与其同频共振,并焕发新的生机?
工人们用凿子和拍斧先去荒料凿出基本形状,再细凿至作品基本成型为止,为铲活和派活做好准备工作。
陆光正工作室内,工人正在雕刻木器。各种型号的凿子诉说着传统手工艺的“精雕细琢”。
精雕细琢,承续文化血脉
如果说,穿越时空的水乡社戏、声声入情的畲族民歌、意境幽远的浙派古琴等民族民间表演类技艺让吴越大地的民众倾听到天籁之音;那么,情深意长的双林绫绢织造技艺、翻飞流转的王星记制扇技艺、栩栩如生的乐清黄杨木雕技艺等手工制作技艺则刻画了浙江非遗的精巧灵动。
“非遗所蕴含的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创造能力,以一种生动体现的方式承续着中华文化之魂。它们经历了漫长岁月,逐渐沉淀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性格和气质中不可替代的文化传统,并且深深地融入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润泽着当代民众和子孙后代的精神家园。”浙江省文化厅厅长金兴盛表示。
拥有千年历史的东阳木雕,具有多层次浮雕、散点透视构图等鲜明特点,深受人们喜爱。杭州雷峰塔的大型木雕壁画《白蛇传》,香港回归时浙江省政府赠送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礼品《归航》,江苏灵山梵宫汇聚大成的艺术殿堂,G20杭州峰会主会场木雕装饰……东阳木雕佳作屡让世人惊叹。
同列“浙江三雕”的乐清黄杨木雕,工艺流程复杂、要求细腻,并留下了不同时代的风格:明之木雕刀法圆润,简练流畅;清之木雕刀法清澈,光滑圆转……
“传统工艺要在当代谋发展,首先要把老祖宗传下的手工技术完整地、系统地传承下来,要以活态形式存在、传承与发展。当然,这与创新并不矛盾。”浙江省文化厅非遗处处长胡雁说。
“认真求是、传承创新”。东阳市陆光正工作室的厂房空地上竖立着8个大字。这既是东阳木雕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陆光正对徒弟、工人的要求,也是陆光正对工匠精神的理解。“雕刻作品时我不考虑别的东西,会不计一切代价将它做好。”在陆光正看来,要用“铁杵磨成针”的耐心去对待作品,将作品一点一滴“磨”出来。陆光正从事这一行业近60年,他的工作室集木雕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创作设计、工艺创新、工匠培养、产品生产于一体。如今,工作室又多了一个前缀——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融入生活,非遗随时代创新
在古色古香的四合院“个木园”,可深深感受到木雕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黄小明将古老东阳木雕技艺融入现代生活的努力。作为东阳木雕界中新生代的代表,黄小明认为,“新东阳木雕”要根据时代特征加入现代元素,新时代的木雕师更要有敢于创新的艺术想象力与兼容并包的情怀。“木雕从过去单一的摆件装饰品发展出现代家庭常见的茶几、壁画、木箱等家具陈设,是创新使得传统工艺极大地融入人们的现代生活,这有利于传统工艺的传承发展。”他说。
无独有偶。乐清黄杨木雕国家级传承人虞金顺坦言,当代的黄杨木雕精品应是符合当代人审美的、具有当代现实意义的作品。“不过,黄杨木雕历史悠久,属于这个时代的作品却很少。”虞金顺说,他正致力于创作“一带一路”“五水共治”等当代题材的系列作品。
乐清黄杨木雕工艺美术大师高公博在创新的路上不断拓宽着自己的视野,比如他的工作室里就收藏着100多件来自世界各地各式各样的木材。高公博受聘为同济大学、宁波大学等多所大学的兼职教授。(下转第二版)
他在授课的同时,也结合青年的需求,从题材到刀法进行创新。“要用刻刀去讲好每一件作品的故事。这是雕刻的语言,它有着独一无二的内涵和表达。”高公博说。
同在乐清的万清堂木雕艺术馆正发展成为该区域的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成立至今短短一年半,万清堂木雕艺术馆就吸引了国家级、省级等各门类工艺美术大师30多人参与,创作出200多件作品,并在各类比赛和会展中多次获奖。
技艺传承,青年队伍专业化
传统工艺要有未来,必须要花大力气在青年人才培养上,这已经成为浙江非遗界的共识。
乐清市区的晨沐桥边,绿荫掩映着的王家黄杨木雕研究所已安静矗立了多年。“乐清王家”是乐清黄杨木雕的一个符号。第一代王凤祚艺术创作成就丰硕,还形成了一个以其为代表的木雕艺术学派。在乐清王家,黄杨木雕技艺传承四代,目前有28人从事黄杨木雕。王家黄杨木雕研究所就是第二代王笃纯、王笃芳兄弟生活和创作的地方。王笃纯的孙子两年前考上了中国美院雕刻系的研究生,走的是一条比父辈们更为系统、学院派的学艺路。“他们有家传功底,又接受了系统的美院教育,将来一定更出色。他们是黄杨木雕的明天。”王笃芳说。
东阳市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卢宅村,是一个较完整的明、清住宅建筑群,有“民间故宫”之称。卢宅营造,以其独特的“套照付照”“退磉”技艺和“三销一牵”的做法,丰富了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方式,“东阳卢宅营造技艺”也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传统的师徒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形势需要,年轻人对建筑有兴趣的,都进入高等院校进行系统而专业的学习。作为传统工艺的东阳传统营造,想要和学校去争生源,非常困难。”卢宅营造技艺国家级传承人吕雄心认为,通过工作站和高校对接,可以把大学生引到工作站学习。
吕雄心说的工作站,即浙江省正在全力创建的国家传统民居营造技艺非遗工作站。“在这里,可以将毕生绝学有步骤、有计划地传授给青年学生,弥补他们在学校里以西方建筑为主、以理论研究为主的短板,同时让传统营造技艺以更科学的方式实现传承,打造学用一体的传承链。”吕雄心希望通过工作站,推动传统营造技艺在当代的活化,他说:“借助高校资源,传统营造还可以融入传统村落保护。通过传统营造技艺中的各种智慧,修复、保护、利用传统村落的环境生态、文化体系。”
乐清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中的景象令人欣喜:在窗明几净的不同教室里,学生们或认真听讲,或专注于木雕创作。
“起初我妈让我学黄杨木雕,我很反感,感觉木雕已经过时了。”该校黄杨木雕专业班学生余乾荣说,“但当学习到一定程度,具备了雕塑的能力,开始用想象力去创作作品时,突然发现我如此喜欢木雕。” 如今,余乾荣已“沦陷”于木雕创作。“硕大的玉米代表丰收,两只蜗牛相逢代表团圆,葫芦代表福禄……整件作品采用虚实对比与互相呼应的艺术表达方式……”他指着一件自己刚完成的作品,兴致勃勃地介绍着。
“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将学校大众教育的大班集体授课与传统师徒传承中的小班口传心授相结合。通过平时的观察、考核,进一步挖掘有天赋并肯努力的苗子进行进阶培养,助其快速成长。”该校负责人介绍,在今年的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比赛中,该校学生作品获得了全国二等奖。据悉,黄杨木雕专业班80多人的学费、材料费、工具费等全部由市政府买单,助力传统工艺“无忧”传承。
浙江在政策、资金、平台等方面所做的努力,为传统工艺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浙江省非遗保护中心主任郭艺介绍,在夯实基础性工作、推进非遗档案和数据库建设的同时,该中心创新工作思路,提升活动理念,促进非遗融入生活,举办了第十二届义乌文交会“浙江非遗衍生品生活主题馆”,并将举办第九届浙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传统工艺振兴杭州沙龙),以及2017“浙江好腔调”传统戏剧保护阶段性成果系列展演、“非遗薪传”浙江传统音乐展演展评等一系列活动。
如今,在浙江,传统工艺正创新发展、融入现代生活,为行业振兴提供着新实践、新思路、新探索……
编辑:杨岚
关键词:木雕 传统工艺 黄杨木 传统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