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一名中国“老铁路”的蒙内记忆
新华社内罗毕5月30日电通讯:一名中国“老铁路”的蒙内记忆
新华社记者朱绍斌
连接肯尼亚最大港口城市蒙巴萨和首都内罗毕的蒙巴萨-内罗毕标轨铁路(蒙内铁路)将于31日正式竣工通车。在蒙内铁路通车前试运行的客车中,挤满了被邀请前来参加试乘的记者、铁路工人和民众。欢声笑语的人群中,身为蒙内铁路建造者之一的肖翔静静看着车窗外,火车正在穿越美丽的肯尼亚察沃国家公园。
因为工地生活的风吹日晒,这位现年40岁的湖北人的脸被晒得黝黑。他凝视着窗外广袤的灌木丛以及蓝天白云掩映下的野生动物,神情淡定,但似乎又泛着些许自豪。
“在肯尼亚工作时间长了,对这儿的感情也越来越深。”肖翔对记者说。
他2014年5月便抵达肯尼亚,见证了蒙内铁路从无到有的整个建设历程。而今,这条连接肯尼亚港口蒙巴萨与首都内罗毕、全长480公里的铁路即将正式竣工通车。
作为蒙内铁路第四项目经理部常务经理,肖翔是铁路4标DK254-DK377路段的施工现场负责人,整个路段长123公里。两年多来,他每天晚上要对第二天的工作进行统筹安排,第二天早上开始对各任务点进行巡视,确保工作落实到位并准时完成。日复一日,周而复始。
在肖翔看来,与非洲员工共事最大的困难源于文化差异。“最开始,非洲员工对加班会有抵触情绪,认为中国人只知道干活。但我们告诉他们,若要追求卓越,就必须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这个价值观后来也慢慢被他们接受。”
他说,后来在工期紧张的时候,一些当地员工甚至主动放弃周末休息,因为他们明白了自己岗位的责任,也在为工程实际着想,不想因自己工作拖沓影响下一道工序。肖翔认为,通过与当地人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交流,中肯人民对彼此的了解进一步加深了。
中国工人不仅给非洲带来了技术,也带来了精益求精的态度。肖翔说,在铁路修建的过程中,公司从当地招聘的挖机手、平地机手和推土机手虽然懂得基本操作要领,但是精度和效率不高。“我们第一年从国内带来了5、6名中方操作手,通过一个中国师傅带4至5名徒弟的方式,已经培养了300多名当地操作手,其中相当一部分员工的设备操作水平都得到提高,工作质量基本达到了中国师傅的要求。”
在来肯尼亚之前,肖翔在国内已积累了丰富的铁路修建经验,他自信地称自己为一名“老铁路”。在蒙内铁路修建之前,他曾经参与修建了京沪高铁、西安-宝鸡以及西安-成都客运专线。“但是这些铁路都是建设完成之后,我就走了,也从来没有坐上列车去亲自体验一下。”他感叹道。
与过去不同,他如今坐上了自己亲自参与修建的蒙内铁路。“前两天,非洲一位著名歌手还为蒙内铁路做了一首歌,说起这个,我觉得我们所付出的一切努力,一切艰辛,都是值得的。”
肖翔说,自己有个3岁的儿子,妻子在国内照看。因为孩子小,也一直没有机会带他来肯尼亚看看。“蒙内铁路通车之后,我还要继续在肯尼亚修建连通内罗毕至边境城市马拉巴的铁路(内马铁路)。等到内马铁路建成,儿子也长大了,我会带着他从蒙巴萨一直坐火车到马拉巴,并给他讲述他爸爸当年修建铁路的经历。比如,我们在工地施工的时候,还碰到过大象,他应该会很爱听……”
编辑:秦云
关键词:蒙内铁路通车 蒙内铁路


球迷风暴
毕业啦
斯里兰卡“螃蟹部长”的美食故事
格鲁吉亚新总理和内阁赢得议会信任投票
美商务部批准首批钢铁产品“232”关税豁免申请
联合国总部举行“国际瑜伽日”活动
中国美食节在特拉维夫举行
匈牙利国会通过“阻止索罗斯”法案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