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香港回归20年成长印记:共享荣耀 共克时艰 共建家园
新华社香港6月1日电 题:共享荣耀 共克时艰 共建家园——香港回归20年成长印记
新华社记者张雅诗 苏晓
回归祖国20年来,香港这颗“东方之珠”迎来了无数璀璨瞬间,也经历过几许风风雨雨。在数不清的悲喜交错、高低起伏中,香港同胞一起欢呼喝彩,一起迎难而上,共同守护着这个家园,努力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盛事新颜
一个新时代的诞生,镌刻在历史长卷上。
1997年7月1日,在香港会展中心,雄壮的国歌奏响,国旗与区旗冉冉升起,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在一片喜悦欢腾中成立。
从殖民地变为特别行政区,香港不仅一洗被殖民的屈辱,更获得前所未有的机遇,昂首缔造连绵盛事。当中的人、事、物,值得经久回味。
依靠祖国,港人得以成为国际组织掌舵人。2006年,香港卫生署前署长陈冯富珍在中央政府大力支持下,当选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2010年,香港天文台台长岑智明当选世界气象组织航空气象学委员会主席。港人为国际社会发光发热,香港同胞深深感受到作为中国人的骄傲与自豪。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世瞩目,香港协办马术比赛项目,分享作为奥运城市的荣耀。东亚运动会于2009年在港圆满举行,让香港再次走进全球聚光灯下。20年来,多项大型会议展览在香港亮相,包括世界贸易组织第六次部长级会议、国际电讯联盟展等,香港特区举办大型国际会展活动的实力得以充分展示。
为市民带来无限欢乐的两对大熊猫“安安”“佳佳”和“乐乐”“盈盈”,是中央政府先后于特区成立2周年和10周年时赠送的贺礼。宝贝们以香港海洋公园为家,大受市民和游客欢迎,至今累计逾4000万人次探访过它们。
稳定经济
香港多年获评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回归至今一直未变。在持守良好营商环境的同时,香港经济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在外来因素影响下也曾风起云涌。
作为世界金融中心,香港回归20年里遭遇过两次金融危机。亚洲金融风暴于1997年7月爆发,在国际游资攻击下,东南亚各国面临严峻挑战,香港也难独善其身。在祖国大力支持下,新成立的特区政府背水一战,成功击退炒家,度过风浪。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冲击香港金融市场,同样背靠中央支持,香港经受住了考验,进而成为境外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得以巩固。
2003年,香港遭遇“非典”疫情,经济陷入低谷,中央果断出手相助,“个人游”政策为香港市场注入“源头活水”。目前内地成为香港最重要的旅客来源地,2014年发布的《“一国两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实践》白皮书显示,“个人游”已覆盖49个城市、超过3亿人口。同样在“非典”疫情之后推出的《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中央挺港措施之一。
从推出惠港政策,到搭建“互联互通”机制,祖国着力助推香港经济发展。2014年4月10日,内地宣布建立沪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开启“沪港通”的金融新纪元,并于两年后将机制延伸至“深港通”。今年5月16日,“债券通”又宣布启动,进一步深化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安排。
“一带一路”倡议为香港带来机遇,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今年3月在北京宣布“扩容”,接纳香港作为该行新成员。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这都使香港特区更紧密、深入地与国家发展战略连接在一起。
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少不了大型建设项目。随着香港迪士尼于2005年开幕、启德邮轮码头于2013年正式启用,香港旅游也迈向多元扩展。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预计于一年后通车,届时往来内地与香港的交通会更方便,两地经济活动也会更频繁。
维护法治
社会繁荣稳定的背后,需要有坚实完善的法治。香港回归祖国之后,始终坚守法治这一核心价值。20年来,基本法在香港得到成功实施,香港的法治水平显著提升,在全球的排名从1996年的60多位大幅跃升至2015年的第11位。
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5次分别于1999年、2004年、2005年、2011年、2016年,就居港权、行政长官产生办法、外交豁免权等香港基本法条文作出解释,这几次释法清楚解释了基本法条文的立法原意,平息了社会争议,使香港法治更完善清晰,行政机关更有效顺畅运作。
2014年9月,部分人员发动所谓“占领中环”行动,严重扰乱正常社会秩序。香港警方依法对受影响地区果断全面清场,终结非法集会,公共交通服务全面恢复,社会生活重回正轨。香港各界认为,“占中”不仅解决不了问题,更重创香港社会最为珍视的核心价值——法治与文明,广大市民对于警方果断行动恢复社会秩序予以支持和赞扬。
回归后香港依照基本法,循序渐进推进民主进程。2010年,特区立法会通过关于修改2012年行政长官和立法会产生办法的政制改革方案。这是1997年后,首次根据基本法修改选举安排。2015年,特区行政长官普选法案因少数议员阻挠被否决,导致香港民主进程受阻。
实际上,回归以来,香港特区无论是行政长官选举还是民意代表选举,民主成分都不断提升。以行政长官选举为例,第一任行政长官于1996年由推选委员会选出,委员400人;第二任行政长官由800人组成的选举委员会选出;负责选举第四任、第五任行政长官的选举委员会委员均扩大为1200人。
共克时艰
20年来,无论遭逢什么样的风浪、困难,全港民众都同舟共济,互助互勉。而每当内地发生严重天灾,香港同胞也慷慨解囊,奉献爱心。
2003年,香港爆发“非典”疫情,全港共有1755人感染非典、299人病逝,疫情对经济民生产生严重冲击。凭借港人的团结和坚强,凭借内地的无私援助,这场持续数月的疫情,终被控制。
天灾无情,人间有爱。2008年,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港人纷纷伸出援手:特区政府派出救援队伍前往灾区协助搜救,广大市民热心捐款,多所高校和民间机构陆续加入重建灾区行列,为受灾民众提供心理辅导、医疗服务等。2016年,特区政府宣布,历时8年的香港特区援建四川地震灾区工作圆满结束,全港共投入100亿港元支援灾区重建。
2010年8月,21名香港旅客在菲律宾马尼拉市中心遭歹徒劫持,事件导致8名港人死亡。事发后,香港特区政府对菲律宾发出最高级别的黑色旅游警示。在中央政府敦促和特区政府积极跟进下,菲律宾政府于2014年对事件受害者及家属正式道歉。
2012年10月,香港南丫岛附近海域发生渡轮和小轮相撞事故,造成39人遇难、数十人受伤,引发社会各界对客运船只安全的关注。特区政府在2013年完成撞船事故调查报告,并提出防止事故重演的13项建议。其后,涉事相关人员被裁定罪成,为事件负责。
从诞生一刻至今,香港特区转眼踏入20岁。重温这些年来的辉煌瞬间与忧患时刻,每一个事件,每一段历程,都推动着年轻的特区不断成长,迈向更加成熟、稳健、多元的发展。
编辑:薛晓钰
关键词:香港回归 20年


球迷风暴
毕业啦
斯里兰卡“螃蟹部长”的美食故事
格鲁吉亚新总理和内阁赢得议会信任投票
美商务部批准首批钢铁产品“232”关税豁免申请
联合国总部举行“国际瑜伽日”活动
中国美食节在特拉维夫举行
匈牙利国会通过“阻止索罗斯”法案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