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青海湖流域水质为优 生态环境趋好
中新社西宁6月2日电 (孙睿)据青海省环保厅2日对外公布的《2016年青海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16年,全省地表水环境质量整体良好,其中青海湖流域水质为优。至此,2010年至2016年,青海湖流域水质优良稳定,生态环境趋好。
地处青藏高原的青海湖是中国内陆最大的咸水湖。2015年,青海省环保厅采用地面监测和遥感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对青海湖流域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湿地、沙化土地、水文/水资源、环境质量、生物多样性等开展了“天地一体化”监测工作,并编制了各专题监测评价报告。
监测显示,2010年以来,青海湖流域地表水(河流)8条主要入湖河流中哈尔盖河、泉吉河、布哈河、沙柳河、吉尔孟河监测断面水环境质量均为Ⅰ~Ⅱ类,水质优良稳定,均达青海省水环境功能区划水质功能目标,倒淌河、黑马河在2013年,甘子河在2011年和2015年出现Ⅲ类水质,其余年份均为Ⅱ类优良水质。2016年,全省地表水环境质量整体良好,平均水质为Ⅲ类,55个水质例行监测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45个,占比81.8%,其中,境内长江、黄河及澜沧江上游干流、青海湖流域、黑河流域水质优,柴达木流域水质为良好以上水质。总体上青海湖流域连续六年水质优良,生态环境趋好。
另据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此前统计数据显示,随着青海湖整体生态系统功能趋好,前来越冬候鸟、青海湖裸鲤以及普氏原羚等多个指示性物种数量也逐年递增。
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此前也公布数据,受高原暖湿化气候趋势的影响和流域内各类生态保护工程的实施,青海湖流域出现径流量增加、水位抬升、水体面积增大、沙化面积下降等生态环境趋好的现象,整个流域生态和环境状况得到改善。
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调研员何玉邦此前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候鸟、青海湖裸鲤以及普氏原羚虽在青海湖大生态环境系统中“各取所需”,但三者种群数量的增加,足以证明青海湖整体生态系统功能呈趋好之势。
编辑:薛晓钰
关键词:青海湖 生态环境



球迷风暴
毕业啦
斯里兰卡“螃蟹部长”的美食故事
格鲁吉亚新总理和内阁赢得议会信任投票
美商务部批准首批钢铁产品“232”关税豁免申请
联合国总部举行“国际瑜伽日”活动
中国美食节在特拉维夫举行
匈牙利国会通过“阻止索罗斯”法案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