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好声音 好声音
民建刘汉元:让尊重和弘扬企业家精神成为社会共识
让尊重和弘扬企业家精神成为社会共识
近两年来,随着经济形势的转变,我国民间投资从2010年近30%的增速,断崖式下滑到去年的3%,为宏观经济敲响了警钟。
回顾我国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发展历史,从1992年小平同志充分吸取近代中国“落后就要挨打”的惨痛教训,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建设的宝贵经验,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科学论断开始,可以说,正是几代中共中央决策者的高瞻远瞩、深谋远虑,才逐渐把全体国人的观念,从鄙视挣钱、鄙视“铜臭味”的落后思维,扭转到敲锣打鼓戴大红花表彰“万元户”,并鼓励勤劳致富、鼓励下海经商、鼓励按市场机制办事的热潮中来。前后花了巨大功夫才得以推动全社会解放思想,从而彻底摆脱了全国人民靠“粮票”“布票”“油票”“饭票”才能生存的短缺经济年代,并由此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诸多经济奇迹。
伴随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在此背景和特殊阶段之下,无可避免地出现了各种资源问题、质量问题和环境压力等问题。在此过程中,企业也感受到了来自媒体、社会甚至官方的各种反思和不同声音的出现。事实上,无论来自内部,还是来自外部方方面面的各种矛盾,最终都汇聚到了作为社会经济细胞的企业身上。在这样的巨大压力下,多数企业都能守法合规经营,但也不排除一些企业主观或被迫做出一些不好甚至违法违规的事。即使如此,也不能因为个别案例,而让这个群体被贴上标签。事实上,我国非公经济占GDP的比重已超过60%,税收贡献超过50%,创新贡献率、就业贡献率均超过80%,非公经济事实上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创新驱动、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
当前,对于企业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对企业家在整个经营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总体来讲社会的认识还相对不足,甚至一提到私营企业、企业老板或房地产商,就常常跟社会、经济生活中丑陋的或违规违纪的事情联系在一起。事实上,追溯历史不难发现,近代以来各类企业推动了工业革命和社会进步,全球的重大革新几乎都发端于企业,而公司化则是现代社会、现代经济的重要推动力量,离开了企业甚至不会有现代社会,更无法获得绝大多数的商品和服务。可以说,企业早已融入到了社会发展进步的血脉之中,深深地影响着现代社会的根本秩序。
3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再谈解放思想、再谈实事求是、再谈企业家精神、再谈“发展才是硬道理”,仍然适宜并具有特殊意义。改革开放30多年来,正是诞生了一批又一批有理想、有抱负、优秀的中国企业家;正是他们日复一日、夜以继日地干事业、追求事业、经营管理企业;正是这种孜孜不倦、废寝忘食的精神并锲而不舍地推动着中国经济车轮往前转动,才让中国有了今天经济强国和制造业大国的地位,才有了当前中国的民富与国强。因此,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的正面价值和积极意义,以及他们带给整个社会的推动力量、牵引动力和表率示范,带给社会的巨大财富和进步的源泉动力,任何时候都不能小看,任何时候都应该尊重、都应该敬畏,任何时候都应该弘扬、保护。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欧元之父”蒙代尔曾经说过,“企业家至少和政治领袖同样重要,那些伟大的企业家们,曾经让欧洲变得强大,让美国变得强大,也正在让中国变得强大!”同样,央视大型纪录片《公司的力量》中指出,从近代以来,任何忽视市场力量,不能发挥企业优势的国家或社会都已逐渐凋落,无一例外。唯借由企业推动市场经济的生产力,解放个人的创造力,才能实现民富国强,才能让整个国家站在世界舞台的中央。
因此,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当前及未来的着力点,应该是坚定不移地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一高度共识,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简政放权,让社会的“经济细胞”和资源要素由市场自行均衡配置。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让尊重和弘扬企业家精神成为全社会更为广泛的共识,充分认识企业是社会经济的发动机、助推器、原动力和主力军。
如此,中国经济应该并且能够较长时间继续实现中高速发展,如此,中国经济一定能够为伟大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作者系民建四川省委会副主委)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企业家 经济 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