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

回忆儿时的“逊奈提”

2017年06月15日 09:20 | 作者:王树理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邻居老孙是我的汉族朋友。不久前的一天,早上一出门,我见他急匆匆的样子,就问:怎么今天不送孙子上学了?老孙笑了笑:“还上学呢,上医院割包皮去了。”

小孩子家家的,割的什么包皮呀?

还不是跟你们回族朋友学的。听说你们老辈子就有给孩子行割礼的习俗。这是个好习惯哩,讲卫生,讲科学,现在许多汉族的孩子到了七八岁,就到医院割包皮。外科小手术,很简单,又体面。

老孙的一席话,让我一下子想起了小时候行割礼的情景。那可是回族人家很有讲究的举动。不过,乡下回族人家不会说“割礼”这样的新名词,他们说的全都是来自清真寺“经堂教育”的那些老词儿,叫作“做逊奈提”,人们叫白了就是“做逊奈”。现在,这样的词儿,别说不懂得这个风俗的汉族人不知“逊奈”是啥,就是时下的回族孩子,知道的也不多了。但作为一种风俗,一种具有成人礼仪式的行动,人们应该记住它,传下去。

做逊奈,男孩子长到七八岁实行“割礼”,是一种被视为长大成人的庄重事件,是男子汉人生旅途上不可或缺的圣行。也叫“成丁礼”、“加冕礼”。用汉族人的大白话说:就是一个简单的外科手术。把割礼办成一种仪式,就有了告诉孩子们你已经长大成人的含义。老人们在教育孩子们“做逊奈提”时,常有一句“一刀割成男子汉”的说教。还有的大人喋喋不休像朗诵:不要怕,谁都要挨这一刀。憋着劲,把煮好的鸡蛋剥了皮,阿訇让你吃的时候一口含在嘴里,不要哭,像苍蝇叮一下一样,就好了。只要你经过了这一刀,就长大成人了。

于是,一群在大人们的操纵下来到清真寺的娃娃们,便在行割礼阿訇的调教下,乖乖地上套儿,赤裸着下身躺在一块白布上,多少擦点碘酒或酒精,然后让孩子把事先剥好的熟鸡蛋塞进嘴里,趁此机会,小刀片在孩子的包皮上使劲一割,就在你嘴里含着熟鸡蛋、想哭都哭不出来的时候,阿訇将带来的棉花烧成灰,往流血的地方一按,然后用事先搓好的纸捻把吊上去的包皮拴住,整个过程就算完了。经过了最初的阵痛之后,做完割礼的孩子们,站起身来走路时两腿向外,一只手伸进裆里,把裤子支起来,像鸭子似的,一步三晃地走回家。记得我们班的六个小学生做完割礼后,排成一溜纵队又去上学。班主任是个女老师,看到这些一瘸一拐地排着队上学的孩子,哭笑不得地说:快回家,快回家,给你们一星期的假。如今看来,这种比较原始的割礼仪式,当然存在着消毒条件不好、操作不符合医疗要求等问题,但是,由于加载了某种意义的神圣感,也没有人提出过什么质疑。

事情都过去50多年了。这样的风俗习惯在山东各地的乡下几乎绝迹。回族的娃娃们依旧“做逊奈提”。不过,现在的“逊奈”已经没有了宗教仪式的含义,取而代之的是医院外科门诊一种极为简单的激光手术,既安全,又卫生,成功率几乎是百分之百。许多人到医院割包皮的时候,也不知道行割礼是宗教里边的一种圣行了。其实,文化这种东西,符合科学的,总会被人们在实践中逐步认识和接受。


(王树理(回族),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山东省伊斯兰教协会会长)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割礼 孩子 回忆 儿时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