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上海首查地理国情“家底” “大数据”推动环境整治
新华社上海6月18日电(记者郑钧天)记者从日前在上海召开的“全国城市地理国情监测工作交流会”上获悉,上海已完成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目前地理国情“大数据”正在土地管理、风貌保护、水环境整治等领域积极发挥作用。
上海市副市长时光辉透露,上海已完成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并在《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编制中,充分采用了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成果,精准和科学地推动了城市规划工作;同时,上海市还主动开展多项专题性地理国情监测工作,为全市土地利用规划、中小河道整治、历史风貌保护等领域提供专业服务。
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局长孙继伟介绍说,自2013年起,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开始推进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工作,在全面开展上海市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的基础上,结合全市土地管理、风貌保护、水环境整治、规划实施评估等重点工作开展了土地利用变化监测、风貌保护建筑监测、中小河道水体监测等多项地理市情监测,并将数据集、展示系统、监测报告与图册等成果资料深度应用于上海土地管理、规划建设和城市管理等领域。相关监测成果已成功应用于上海“五违四必”环境整治。
据悉,上海市测绘院利用地理国情信息,通过比对现有的土地规划审批数据,为监测违法用地、违规建设等行为提供了重要信息参考。同时,各类监测成果在上海历史风貌建筑保护中也发挥作用,测绘部门依托所采集数据,设计建立了历史风貌保护区、风貌街坊、优秀历史建筑等多项专题数据库,并开发了历史风貌数据查询系统,使相关管理部门实时在线获取、了解历史风貌保护建筑专题监测信息。
在全市中小河道综合整治工作中,上海市测绘院采用先进遥感技术,快速准确地摸清了黑臭河道实际情况,找出了10501个疑似黑臭点,拍摄了20000余张实地照片,形成了10501张水体勘察资料表,及时向上海市水务局提交疑似黑臭河流点成果,为实现中小河道整治工作目标全覆盖奠定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局长库热西·买合苏提认为,城市地理国情监测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提供了有效支撑,丰富了城市治理手段。各地要推动城市地理国情监测成果的共享应用,为建设绿色、智慧、宜居的新型城市发挥应有的作用。
编辑:薛晓钰
关键词:上海 国情“家底”
      
 

球迷风暴
毕业啦
斯里兰卡“螃蟹部长”的美食故事
格鲁吉亚新总理和内阁赢得议会信任投票
美商务部批准首批钢铁产品“232”关税豁免申请
联合国总部举行“国际瑜伽日”活动
中国美食节在特拉维夫举行
匈牙利国会通过“阻止索罗斯”法案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