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
建设世界高端人才聚集之都的“北京答卷”
这是一组令人瞩目的数据:
“两院”院士756名,约占全国1/2;“千人计划”入选者1486名,约占全国1/4;“万人计划”入选者682名,超过全国1/4。
人才总量651万人,人才密度达到55%,人才资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1.8%。
这是建设世界高端人才聚集之都的 “北京答卷”。
党的十八大以来,首都人才发展制度体系日趋完善,地方品质不断优化,人才引领支撑作用日渐凸显。如今,首都人才事业发展已经处在从“高原”到“高峰”突破的关键阶段,正向着建设世界高端人才聚集之都坚实迈进。
创新制度——激活一池“春水”
“过去‘最难办’的外国人永久居留证现在办起来真是快多了。”作为首批享受“外国人永久居留证直通车”政策的外籍人才,联想集团公司引进的美籍副总裁黄莹先生很兴奋。
外国人永久居留证曾是挡在海外高端人才面前的一道门槛。由于要求高,审批环节多,自2004年制度实施以来,发放数量十分有限。
2016年3月1日,公安部推出20条出入境新政,支持北京创新发展。其中10条为全国首创,在中关村先行先试,主要针对4类外籍高层次人才,提供永久居留、口岸签证、长期居留许可等出入境便利。
按照新政策,经中关村地区的高等院校、科研单位、高新技术企业等推荐的外籍高层次人才,只要符合相关申请条件,即可直接申请外国人永久居留证。
拿着中关村管委会的推荐函和前期准备好的材料,曾经需要180天才能办理下来的证件,如今只用50天就能拿到了。黄莹兴奋地表示:“我已经把这项措施告诉了美国的亲朋好友,鼓励他们来华创业。”
新政不仅为企业留住了国际高端人才,更首次允许境外高校在校生到中关村企业开展实习。2016年,百度、联想等中关村企业通过新政招募了21名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国外知名高校学生来企业实习,加快了企业国际人才引进步伐。
北京人才20条、财政科研新政28条、职称评审“直通车”……一项项人才制度的改革创新,犹如一块块灵石,激活了一池“春水”。2016年6月,北京市出台《关于深化首都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 一个更加灵活、更加开放、更加有效、更具首都特点的人才发展治理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打造平台——引得凤凰来
今天,坐落于海淀区的中关村科学城,已经成为全国科教智力资源最密集的地方。
“感慨这个伟大的时代,感叹中关村这片神奇的土壤,成就了今天的小米。”这是小米创始人雷军的“创业告白”。
中关村的土壤里,全国40%的“两院”院士和数以十万计的科学家、工程师云集在此,全国1/5的“千人计划”入选者汇聚在此,1万名外籍人才和2万名海外留学人才荟萃于此……
2016年5月,中关村硅谷创新中心成立,张首晟、崔屹、陈刚等8位世界顶尖科学家担任中关村海外战略科学家,深度参与中关村科研与机制建设。
2017年1月,中科寒武纪、商汤科技等36家企业荣获“中关村前沿技术企业”标牌。其中一半以上企业的团队核心人员是两院院士、“千人计划”、“海聚工程”、“高聚工程”等高端人才。
来自全球的顶尖人才获益于这片土壤,同时也不断参与打造着这一片生态系统。更令人振奋的是,服务科创中心建设,中关村不再是“孤军奋战”。
位于昌平区东南部,占地约10平方公里的昌平未来科学城,正向着科研创新的产业高地奋力迈进。经过8年的建设, 14家央企、8200多名科研人员已进驻办公,吸引了176名“千人计划”专家,技术创新人才聚集地正在形成。
2017年5月,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方案获批。41.2平方公里,12个研究所、22个项目入驻,聚集了中科院“百人计划”专家李永旺、“千人计划”专家丁洪、“万人计划”专家宋延林等一批顶尖人才。前沿探索、重大原创、世界水平,怀柔科学城将带着这些“专属名片”,打造前沿基础研究人才的新高地。
位于北京东部,以亦庄、顺义地区为核心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示范区,已经聚集了数千名留学海归人才、百余名“海聚工程”人才、数十名国家“千人计划”人才。他们是突破前沿技术的排头兵,也是推动产业升级的变革者,依靠这些人才,示范区形成了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汽车制造等主导产业集群,成为北京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的重要平台。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三城一区”是北京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主阵地,更是实现这一目标最为重要的创新引擎。用平台吸引人才,用环境打动人才,彰显的是首都服务人才发展的诚意与决心。
瞄准顶尖——集聚天下英才
北京始终坚持全球视野、瞄准全球顶尖,以“海聚工程”为抓手,上承国家“千人计划”,下启中关村“高聚工程”、朝阳区“凤凰计划”、海淀区“海英计划”以及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创工程”,引进了一大批国际顶尖人才。
35年前,就读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王中林远赴重洋求学。如今的他,已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级“科技大牛”,集中科院外籍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校董教授等头衔于一身。
虽年少离家,但他与祖国、与北京,一直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北京建设世界创新中心,这是很好的契机。”2012年,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成立,王中林回国担任所长、首席科学家。在他的带领下,短短几年时间,纳米所已产生了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成果,一大批博士和博士后成长为具备国际领先水准的中青年专家人才。
回国的不止王中林。拳拳赤子心,再加上良好的发展前景、一流的人才政策和环境,李彦宏、王晓东、谢良志等领军人才也纷纷在北京“落地生根”。
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托马斯·聚德霍夫教授,将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建托马斯北京研究院;199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斐里德·穆拉德教授、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巴里·詹姆斯·马歇尔教授,将分别担任北京科技大学精准医疗与健康研究院名誉院长、胃病精准医疗研究中心主任;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教授,将受聘担任北京石墨烯研究院名誉院长……全球顶尖人才正向北京汇聚。
人才是一座城市竞争之本、转型之要、动力之源。如今,首都的人才发展事业已经站在了一个全新的历史高点。始终坚持全球视野和首都意识,坚持深化改革和政策创新,建设世界高端人才聚集之都,未来可期!(记者 高枝)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高端人才 北京 中关村


球迷风暴
毕业啦
斯里兰卡“螃蟹部长”的美食故事
格鲁吉亚新总理和内阁赢得议会信任投票
美商务部批准首批钢铁产品“232”关税豁免申请
联合国总部举行“国际瑜伽日”活动
中国美食节在特拉维夫举行
匈牙利国会通过“阻止索罗斯”法案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