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天下 天下
老区国企重组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如何避免做表面文章
文章导读: 国企重组改革的步伐越来越快。公开信息显示,从3月下旬到6月中旬将近3个月的时间里,国务院国资委已经7次对央企和地方国企进行调研。
何善懋
责编:赵泽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7年第25期)
国企重组改革的步伐越来越快。公开信息显示,从3月下旬到6月中旬将近3个月的时间里,国务院国资委已经7次对央企和地方国企进行调研。其中,地方国资改革是此次调研的重点之一,调研的省份有豫鲁粤赣湘辽闽等,分析人士指出,这次密集调研,既是总结国企改革经验,也是督促下一步改革。同时,央企和地方国企的改革不仅是各具特色,而且也是“各有打法”。
本文以江西中烟为例,就地方国企重组改革的“各有打法”做一个全面和深度剖析,从中对国企改革的思路、措施及成效作一些交流和探讨。
江西中烟是江西省内第一利税大户,但是,相对全国其他烟草强省,江西中烟公司生产点多而散、小而弱、技术装备落后、自动化控制水平较低的状况,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和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也成为江西中烟必须突破的瓶颈。为此,改革重组赣州卷烟厂,调整公司生产布局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
2012年,根据国家烟草专卖局“卷烟上水平”的总体部署和江西省“十二五”规划,经国家局批准,将原赣南卷烟厂和原兴国卷烟厂进行重组改革,两厂合一,进行易地技术改造组建赣州卷烟厂。作为江西中烟的一家基层制造企业,赣州卷烟厂承担着较重的生产任务,被赋予的期望也很沉重,但留给企业的时间窗口却不多。企业重组改革启动之时,各项基础都十分薄弱,面临的问题矛盾也千头万绪,重组改革之路不轻松。
重组改革之“三难”
重组改革之难,难在人和。客观上,企业重组,不可避免要解决岗位重叠、人员冗余的问题,原赣南卷烟厂和原兴国卷烟厂1000余名员工岗位几乎都要重新划定。与此同时,两地员工从相距100多公里的南康、兴国,跨城迁徙到赣州工作生活,吃、住、行、子女教育等,都是摆在面前实实在在的问题。主观上,两厂员工在文化认同、管理理念、生活习俗等方面也存在差异,人心不齐,沙砾难移。
重组改革之难,难在事顺。一方面,新厂组织架构需要重新搭建,制度建设和流程规范也需要重新调整。另一方面,面对之前两厂员工都未曾接触过的新设备、新工艺,以及MES信息化系统,如何迅速组织生产,提升技能操作水平,保证完成生产任务,也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管理与生产,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快。
重组改革之难,难在利正。一方面,长期以来两厂员工在收入上存在一定差距,如何缩小差距和统一收入,考验着企业的勇气和担当。另一方面,如何激励员工摒弃陋习,在新厂奋发作为,为企业创造效益,也考验着企业的智慧和眼界。为员工谋正利,为企业谋效益,是企业重组改革必须解决的课题。
如何避免重组改革做表面文章
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妥善解决,重组只是形式上的重组,改革也只是名义上的改革,谈不上企业的提质增效,也很难为振兴苏区发展作贡献。为了解决重组改革中遇到的种种困难,赣州卷烟厂采用了“共识在前,实干在中,优化在后”的总体思路,迅速打开了局面。
一是平稳融入,优化队伍。为保证各项工作不受影响,在中层干部尚未开展竞聘上岗的情况下,原两厂中层干部暂时安排到相对应的中层岗位各司其职。平稳过渡期后,通过竞聘上岗等方式,精减了近20名中层干部。同时,本着“平稳融入、人岗匹配”的指导思想,根据相关时间节点和工作推进计划,1000多名员工相继安排到位。岗位安置完成后,后勤保障同时跟上,出台过渡政策,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妥善解决员工吃、住、行、社保、子女就学等问题。员工安家立业的难题解决后,企业进一步从思想观念上融合两厂职工,保障平稳融入目标的顺利完成。建厂三年,全厂上下无一例上访事件,无一起恶性冲突。2015年,企业获全国总工会“模范职工之家”称号。
二是建章立制,达产达标。新厂结合实际,全面启动各类制度建设和工作流程制定等工作。投产首年,共制定发布各类技术、工作标准300余项,基本实现各项工作流程全覆盖,2017年企业成为江西中烟推广规范管理工作的试点单位。生产组织方面,在设备尚未完全到位的情况下,组织力量边安装边调试边生产,加快人机磨合,加大质检力度,确保产品质量。同时,分批次派骨干技师到兄弟厂家跟班交流学习,邀请兄弟厂家优秀技师到厂带队指导,还与江西理工大学合作开设技能提升班,着力提升员工技能操作水平。在信息化生产模块上,派专人协同厂家边调试边学习,培养年轻骨干以最快速度掌握信息化技术。投产首年,面对纷繁复杂的局面,企业仅用9个月就完成了全年生产任务。
三是改革薪酬,力争上游。一方面,为尽快缩短原两厂干部员工之间的收入差距,新厂经过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反复测算,在过渡薪酬制度基础上完善并建立了赣州卷烟厂自有的薪酬制度。另一方面,打造“以对企业发展贡献论英雄”“能者多劳,多劳多得”“向生产一线倾斜”为指导思想的绩效考核体系,让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营造“人人求上进,事事都上心”的工作氛围。在企业定位上,以“打造一流企业,行业优秀卷烟工厂”为目标,为员工指明了努力方向,在企业上下营造力争上游、敢为人先的进取氛围。
重组前后的指标对比
2015年,在公司年底考评中,企业各项指标综合排名位于首位,实现了“大满贯”;2016年,16项对标指标提升率位列行业第一。
通过江西中烟的大力支持和全厂上下的共同努力,赣州卷烟厂重组改革的各项过渡工作基本完成。在“共识在前,实干在中,优化在后”的指导思想下,企业进一步优化和打磨重组改革工作中的细枝末节,以精益管理为抓手,以“管理技能双提升,效率作风齐改进”为工作重点,历经人事用工制度改革、绩效考核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措施,经过2014“融入之年”、2015“磨合之年”、2016“关键之年”的三年奋斗,企业已经逐步迈上正常的发展轨道。与重组前相比,实现了财政贡献、工业产值、卷烟产量“三个翻番”,真正成为赣南原中央苏区的重点企业,江西中烟的支柱企业,地方政府的纳税大户,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国企的社会责任,实现了江西中烟对赣州卷烟厂技改的初衷,为振兴原中央苏区经济发展写下了烟草工业浓墨重彩的一笔。
赣州卷烟厂的重组改革,只是苏区振兴浪潮中一个小小的缩影。随着国家对国企重组改革的新要求、新目标,江西中烟改革的路还很长。
编辑:曾珂
关键词:老区国企重组改革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